瑞鹧鸪

作者:谭处端 朝代:元代

瑞鹧鸪原文

本来真性是玄机。
只有灵明悟得时。
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虚闲清净真仙路,寂寞无为出世梯。
一法不生无挂碍,修行唯是这些

诗词问答

问:瑞鹧鸪的作者是谁?答:谭处端
问:瑞鹧鸪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瑞鹧鸪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谭处端的名句有哪些?答:谭处端名句大全

谭处端瑞鹧鸪书法欣赏

谭处端瑞鹧鸪书法作品欣赏
瑞鹧鸪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视

(2) 本性;天性

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

玄机

(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明悟

(1).聪慧;觉悟。《晋书·傅咸传》:“ 咸 字 长虞 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尝见佛者 宗杲 重其明悟,使从其徒曰 无著道人 妙总 , 总 亦以其所知许之。” 金 王若虚 《进士彭子升墓志》:“ 子升 幼明悟过人,倜儻有立志,读书为文悉得其妙处。”

(2).美丽聪明。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 萧氏 寡而无子,其容态明悟,国人具闻。”

(3).明白,领悟。《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女儿这一提醒,花王才明悟。”

得时

(1).获得时机。《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后汉书·冯衍传上》:“且 衍 闻之,得时无怠。”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宋 曾巩 《桐树》诗:“得时花叶鲜,照影清泉助。”

(3).遇合机缘;行时走运。 唐 李涉 《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宋 范仲淹 《四德说》:“夫亨者……於人为得时茂勋,於国为圣贤相遇。”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四》:“ 钱文通 ……曾在内学堂教书, 怀恩 太监出其门下,后 恩 得时,遂援引以至要路。”《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得时的二爷们把帖换,威风凛严。”

火灭烟消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大药

道家的金丹。 唐 杜甫 《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跡如扫。”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或寻神仙求大药,或随老衲坐 * 。” 章炳麟 《五无论》:“大药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菩提

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

闲清

(1).幽静;清静。 汉 张衡 《温泉赋》:“荫高山之北埏,处幽屏以閒清。”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颂·出家顺善篇颂》:“道塲旷謐,禪逕閒清。”

(2).清闲无事。《天雨花》第十三回:“夫人一日忙碌碌,晚来诸事稍闲清。”

真仙

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 * 《念奴娇·昆仑》

一法

(1).统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 * ,不离一法认毘卢。”

挂碍

牵挂;惦念

心中甚挂碍妻儿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这些

(1)

(2) 指示比较近的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

这些旅客来自祖国各地

(3) 刚过去的或即将到来的

作了这些年朋友之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