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圆澄禅师

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

别圆澄禅师原文

法施老人卧不出,呼我取别行问疾。
摩盘拭箸劝一饱,少待须臾莫苍猝。
早年著眼觑文字,万卷初无一言契。
多生绮语未经忏,半世虚名足为累。
此去它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殷懃三请久住世,弊恶可念未可捐。
平生准拟西行计,老著人间此何意。
他生佛会见头陀,知是当年老居士。

诗词问答

问:别圆澄禅师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别圆澄禅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法施

佛教语。三种布施之一。谓宣讲佛法,普度众生。出家人多行法施,在家人多行财施。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昙鉴》:“浑浑法施,弗緇弗涅。”《说郛》卷八五引 宋 张商英 《护 * 》:“财施犹轻,法施最重……比之如来大慈,法施诚諦之语,感通八部龙天,震动十方世界。”

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取别

告别。《太平广记》卷一一五引 唐 道世 《法苑珠林·王弘之》:“ 轨 忽更来愧谢。因云:‘今即取别。’举家哭而送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林四娘》:“妾尘缘已尽,当往 终南 。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

行问

(1).且行且问。《汉书·张释之传》:“﹝上﹞就车,召 释之 驂乘,徐行,行问 释之 秦 之敝。” 颜师古 注:“行问,且行且问也。”

(2).动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孔子 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復行问,以为人法,何故专口授弟子乎?”

待须

等待。《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尹知章 注:“须亦待也。”

苍猝

匆忙,慌张。《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知卿等皆苍猝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茇涉至此,劳苦至矣,朕甚愧之。”

早年

多年以前,指人年轻的时候

早年丧偶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多生

佛教以众生造善恶之业,受轮回之苦,生死相续,谓之“多生”。 唐 白居易 《味道》诗:“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宋 苏轼 《入寺》诗:“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清 吴伟业 《同孙浣心郁静岩家纯祜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今日 云门 纔喫棒,多生 山谷 少安禪。”

绮语

(1).佛教语。涉及闺门、 * 等华艳辞藻及一切杂秽语。十善戒中列为四口业之一。 南朝 梁武帝 《答<菩提树颂>手敕》:“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綺语过也。”《法苑珠林》卷八八引《成实论》:“虽是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綺语。或是时以随顺衰恼无利益故,或虽利益,以言无本,义理不次,恼心説故,皆名綺语。”

(2).指纤婉言情之辞。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綺语了。”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綺语者,託言 温 韦 。”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或是竟顺流忘反,成绮语淫话的烂小说生涯。”

(3).华美的语句。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绮语洗晴雪,娇辞哢雏鸎。”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新诗綺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二章:“綺语:意义藴藉或新奇,读之有餘味者。诗歌等文用之,小学教科书选用宜极少。”

经忏

(1).指佛教经文和忏悔文。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四出:“七岁入寺读书,十五岁通经懺。”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替我把经懺、 * 、木鱼、鐘罄,都摆列起来,再把新製的衲衣、道冠,都取出来,待我更换过了,好虔诚礼佛。”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释道诗》:“自幼披剃,即读经懺,谁能以经史子集贯於胸中哉!”

(2).指请僧人或道士念经拜忏、祈福超生的仪式。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母亲,我有一本《孟子》,卖了替父亲做些经懺。”

半世

人生的一半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有缘

有缘分,有机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

头童齿豁

头秃齿缺。形容衰老。 唐 韩愈 《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宋 陈师道 《别圆澄禅师》诗:“此去他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屈指计之,二十六年矣, 瑞臣 虎文 皆作古人,予与 小谢 亦头童齿豁。”

无年

(1).饥荒之年。《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吕向 注:“无年,饥年也。”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关陕 无年,未宜轻动。”

(2).无年寿,寿命不长。《宋书·谢庄传》:“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南史·萧晔传》:“﹝ 曄 ﹞初封 安陆侯 。 憺 特所钟爱,常目送之曰:‘吾所深忧。’左右问其故,答曰:‘其过俊发,恐必无年。’” 明 李贽 《与焦弱侯太史》书:“昨閲《近谿子集》,深嘆此老日进一日,脱化如此。故知人不可以无年也决矣。”

殷懃

(1).勤奋。《梁书·武帝纪中》:“故陈肺石於都街,增官司於詔狱,殷懃亲览,小大以情。”

(2).恳切。《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自己正在忧患场中,有这等个向热的人殷懃相劝,也自难得。”

住世

谓身居现实世界。与“出世”相对。 明 袁宏道 《<往有误传龙君御死者,作诗哭之>诗附<哭诗>》之一:“住世灯前影,居官浪里身。”《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 逸云 ……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 逸云 。”

弊恶

(1).恶劣。《百喻经·雇倩瓦师喻》:“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

(2).破旧。《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时 朔方军 资装不至,旗服弊恶, 宣武 人嗤之曰:‘乞子能破贼乎!’”

可念

(1).可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可念此翁怀直道,也霑新国用轻刑。” 宋 陆游 《马上微雨》诗:“渚莲乃可念,泫泣如放妾。”参见“ 可怜 ”。

(2).可爱。《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汝出问此是谁家儿,奇可念。” 唐 韩愈 《马君墓志》:“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清 梅曾亮 《钵山余霞洞记》:“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参见“ 可爱 ”。

未可

不可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准拟

(1).遵循;模仿。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準拟。”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斑斑犹在 杲卿 髮,离离未落 张巡 齿,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準拟。”

(2).希望;料想。 唐 白居易 《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 唐 刘得仁 《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朝朝準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準拟春来消寂寞。愁风愁雨,翻把春担搁。”

(3).准备;打算。 唐 韩愈 《北湖》诗:“应留醒心处,準拟醉时来。” 金 元好问 《白屋》诗:“明年準拟 莱芜 住,寄谢东邻 范史云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奴家準拟今日抄化几文钱钞,就此追荐公婆。谁知撞着这两个风子,搅闹了一场。”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风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4).准定;一定。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词:“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準拟 岳阳楼 上。” 明 徐霖 《绣襦记·正学求君》:“嘉言敢忘,喜青云有路终须上,凤凰雏準拟朝阳。”

(1).料想;打算;希望。 唐 白居易 《不准拟》诗之二:“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王安石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诗:“闻有名花即谩栽,殷勤准拟故人来。”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甲寅除夕十四》词:“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看士女鞦韆笑打。”

(2).准备;安排。 唐 元稹 《董逃行》:“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国中第二贵,出入百司须准拟,因何从骑不过十,耸轡途程来至此?”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元典章·朝纲·省部减繁格例》:“如已断(案)公当,别无枉屈,准拟施行。”

行计

(1).计议。《汉书·陈平传》:“二人既受詔,驰传未至军,行计曰:‘ 樊噲 帝之故人,功多,又 吕后 女弟 吕须 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寧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

(2).出行的打算。 宋 柳永 《忆帝京》词:“也拟把却回征轡,又争奈已成行计。”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何意

(1).为什么,何故。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闻声仍打 逡 , 范 唤问:‘何意打我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2).岂料;不意。《后汉书·申屠蟠传》:“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閒,死丧略尽。”《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他生

来生,下一世。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宋 王安石 《文师神松》诗:“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鐘。”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善恶不知何所教,他生与尔再为缘。”

佛会

(1).佛菩萨圣众会聚的地方。《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一念乘华到佛会,即证不退入三贤。”

(2).礼佛的法会。包括念佛、诵经、拜忏、唱赞等内容。《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慕容垂歌辞》:“ 慕容 愁愤愤,烧香作佛会。”《苦社会》第五回:“看这些房子,倒还不算全空,一百家总有一二家住着花烟间,独多是和尚的佛会。”

头陀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是当

的当;切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韩十八 初贬之制, 席十八 舍人为之词,曰:‘早登科第,亦有声名。’ 席 既物故…… 韩 曰:‘ 席十八 喫不洁太迟。’人问曰:‘何也?’曰:‘出语不是当。’盖忿其责词云‘亦有声名’耳。”《朱子语类》卷二一:“为学之道,只要就人伦上做得是当。今既能如此,虽或以为未学,我必以为已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