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原文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感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
铦锋行惬顺,猛噬失蹻腾。
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
横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称。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诗词问答

问: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24_55

参考注释

严警

严密警戒。《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赖宗庙之灵, 沉 业 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诗之一:“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佟襄毅伯》:“故当时禁籞严警,有终身列部曹而不识 乾清门 者。”

寒夜

寒冷的夜晚。《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宋 孝武帝 《夜听妓诗》:“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南朝 梁武帝 《织妇》诗:“调梭輟寒夜,鸣机罢秋日。”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诗:“寒夜阴云起,疎林宿鸟惊。”

前军

先头部队。《晋书·刘曜载记》:“ 曜 前军 刘黑 大败 季龙 将 石聪 於 八特坂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前军夜战 洮河 北,已报生擒 吐谷浑 。”《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前军已抵 穿云关 下。”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前军已报临 长乐 ,后帐犹闻唱《莫愁》。”

大星

(1).星宿中大而亮者。《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 司马贞 索隐引《鸿范五行传》“心之大星,天王也。前星大子;后星庶子。” 唐 韩愈 《东方半明》诗:“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

(2).喻杰出的人物。 明 何景明 《挽谢中丞》诗:“谁看大星落,天柱使人哀。”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指启明星。 明 高启 《暂宿行营舟中》诗:“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

壮夫

(1).豪壮之士,豪杰。 汉 枚乘 《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 唐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 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沉砺 《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

(2).成年人;壮健的人。 唐 韩愈 《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宋 苏轼 《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羸久病之人,平时仅自支持,更遭风寒暑热之变,便自委顿。仁人君子,当意外将护,未可以壮夫常理期也。” 陈衍 《辽诗纪事·张元》:“乃礱大石刻诗其上,使壮夫拽之于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帅。”

哀诏

帝王崩后,嗣君布告国中的诏书。《何大复先生集》附录《皇明名臣言行录》:“乙丑,奉敬皇帝哀詔下 云南 。”

精灵

(1) 鬼怪;神灵

(2) 〈方〉∶机灵;聪明机智

这孩子是个精灵鬼

王者

(1).帝王,天子。《公羊传·成公元年》:“然则曷为不言 晋 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史记·伯夷列传》:“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唐 张说 《奉和千秋节宴应制》:“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心。” 清 凌扬藻 《蠡勺编·僣立楚齐策文》:“职在牧民,廼知王者为通器。”

(2).指同类中之特出而无与伦比者。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

(3).钱的别称。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寳 , 玄宗 问其家财多少?曰:‘臣请以一縑繫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縑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者’,以有‘元寳’字也。”

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邢昺 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宋 苏辙 《新论中》:“当 战国 之强,诸侯无道,然 孟子 亦以为有王者起。”

无战

谓不滥用武力。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唐 刘禹锡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诗:“无战陋 丹水 ,垂仁轻 槀街 。”

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勒铭

(1).镌刻铭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 赵 建武 中所修也。” 宋 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 燕然 未勒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会 饮马川 西,忽得 明成祖 勒铭纪功之石於石崖。”

(2).指刻在金石上的铭文。《晋书·郭璞传》:“ 会稽 当出钟,以告成功,上有勒铭。” 宋 杨亿 《成都》诗:“ 张载 勒铭堪作戒,莫矜 函谷 一丸封。”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由制义以及弦诗对策,仿闈试而略有变通,加经解而迨论史勒铭,备众体而学兼今古。”

(3).喻建立功勋。《后汉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 望 之无劳,盖其宜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封侯

(1).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泛指显赫功名。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疏阔

(1) 粗略;不周密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汉书·贾谊传》

(2) 迂阔;不切合实际

疏阔之言

(3) 久别

疏阔思良会

(4) 疏远;不亲密

兄弟疏阔

(5) 稀疏宽阔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威尼斯》

编简

书籍,多指史册

过人

比一般人强

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坚韧不拔

弓射

弓术,射技。《魏书·高闾传》:“下置官属,分为三军,二万人专习弓射,二万人专习戈盾,二万人专习骑矟。” 明 唐顺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 广 俗尚弩而公独精弓射,能挽强命中。”

铦锋

刚锐的锋芒。《文选·张衡<西京赋>》:“衝狭鷰濯,胸突銛锋。” 薛综 注:“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儿以身投从中过。” 唐 陆贽 《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 清 赵翼 《秧针》诗:“谁散銛锋似嫩芜,纤柔不比剑裁蒲。”

惬顺

顺心,如意。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二:“銛锋行愜顺,猛噬失蹻腾。” 仇兆鳌 注:“行愜顺,谓所向如意。”

蹻腾

壮武腾跃貌。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二:“銛锋行愜顺,猛噬失蹻腾。” 仇兆鳌 注:“蹻腾,壮跃之貌。”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行行事结束,人马何蹻腾。”

赤羽

(1).赤色羽毛。《尔雅·释鸟》“鶾,天鸡” 晋 郭璞 注:“鶾鸡,赤羽。” 邢昺 疏:“鶾,名天鷄,赤羽之鸟也。”

(2).指羽毛赤色的禽鸟。 宋 梅尧臣 《赋红雀》诗:“赤羽异蒿鷃,来自东夷国。” 郭沫若 《蜩螗集·海上看日出》诗:“倍添黮暗夜将明,旷野飞传赤羽声。”

(3).羽箭名。铁镞。《六韬·虎韬》:“飞鳬、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 唐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诗:“我把两赤羽,来游 燕 赵 间。” 王琦 注:“赤羽,谓箭之羽染以赤者。”

(4).赤色旗帜。《孔子家语·致思》:“ 由 ( 子路 )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 由 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 由 能之。” 唐 高适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诗:“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明 汤显祖 《上之回》诗:“翠华中极驾,赤羽上之回。”

千夫

指很多的人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十月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横行

(1) 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 * 势力

(3) 以掠夺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

(4) 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沙漠

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的荒芜地区

神速

出奇的速度

收效神速

几千年来披枷带锁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手里,变化是多么神速呵!——《土地》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哀挽

(1).悲痛地挽着丧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 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2).指挽歌。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3).哀悼。 应修人 《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青门

(1). 汉 长安城 东南门。本名 霸城门 ,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门外旧出佳瓜, 广陵 人 召平 为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昔闻 东陵瓜 ,近在 青门 外。”

(2).泛指京城东门。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青门晓晴,皇华启行。”

(3).泛指退隐之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 青门 豪迈, 终南 瀟洒,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少司寇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二:“不畏西风更障尘, 青门 回首得閒身。”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 白社 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4). 汉 青门 外有 霸桥 ,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青门 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宋 赵令畤 《清平乐》词:“去年紫陌 青门 ,今宵雨魂云魂。”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 青门 有垂柳,烦尔寄相思。”

(5).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长史 王筠 为哀册,文曰:……背絳闕以远徂,轥青门而徐转。” 唐 王涣 《悼亡》诗:“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

(6).指 宋 时 杭州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宋 姜夔 《念奴娇·毁舍后作》词:“獠女供花,傖儿行酒,卧看 青门 辙。” 夏承焘 注引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城东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7).曲名。 唐 李贺 《黄头郎》诗:“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王琦 汇解:“《青门》,疑是曲名。” 姚文燮 注:“《青门》,曲名。”

新阡

新筑的墓道。 唐 崔融 《韦长史挽词》:“京兆新阡闢, 扶阳 甲第空。”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诗》之三:“哀挽 青门 去,新阡 絳水 远。”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田园亿千疆,各自称新阡;生为众人恨,死为新鬼怜。”

路人

(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雨泣

(1).泪下如雨。语本《诗·邶风·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唐 张说 《为河内王作祭陆冀州文》:“救兵适来,涉血犹湿,三军雷叹,百城雨泣。”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三:“支离妨执紼,雨泣望楸行。”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

(2).犹雨淋。 宋 陆游 《秋景》诗:“雨泣苹花老,风摇稗穗长。”

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部曲

(1).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新唐书·李光弼传》:“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坚,贼不敢逼。”

(2).借指军队。《后汉书·董卓传》:“寻而 何进 及弟 苗 先所领部曲皆归於 卓 , 卓 又使 吕布 杀执金吾 丁原 而并其众, 卓 兵士大盛。”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3).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孙权 已没,大臣未附, 吴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南史·张瓌传》:“ 瓌 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曰:‘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

(4).部属;部下。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今将军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之时也。” 宋 张元干 《叶少蕴生朝》诗:“小试擒纵孰敢攖?部曲爱戴如父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当年宿将,久经战阵者尚不乏人,若择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统带旧部,协同进剿,准其部曲诸将以原官酌补新兵制之缺,新旧相閒,不能为变,而易於图功。”

匈奴

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 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雄略

非凡的谋略。《后汉书·荀彧传》:“时 操 在东郡, 彧 闻 操 有雄略,而度 绍 不能定大业。”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夫以 羽 之雄略,捨 咸阳 而取 彭城 ,则 彭城 之险固形便,足以得志於诸侯者可知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以 汉高 之雄略,而 韩信 只许其能用十万。”

大树

指 东汉 冯异 。《旧五代史·世袭传一·李茂贞》:“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内外持管钥者,亦呼为司空太保,与夫 细柳 、 大树 之威名,盖相远矣。”参见“ 大树将军 ”。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