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原文

濯龙春苑曙,翠凤晓旗舒。
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
风长笳烟咽,川迥骑行疏。
珠履陪仙驾,金声振属车。

诗词问答

问: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的作者是谁?答:李峤
问: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峤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峤名句大全

李峤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书法欣赏

李峤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书法作品欣赏
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8_20

参考注释

濯龙

(1). 汉 代宫苑名。在 洛阳 西南角。《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幸 濯龙 中,并召诸才人。”《后汉书·桓帝纪》:“庚午,祠 黄 老 於 濯龙宫 。” 唐 杜甫 《往在》诗:“侍祠恧先路,掖垣邇 濯龙 。”借指皇室。 唐 武元衡 《昭德皇后挽歌词》:“国门车马会,多是濯龙亲。”

(2).池名。《文选·张衡<东京赋>》:“ 濯龙 、 芳林 ,九谷八溪。” 薛综 注引《洛阳图经》:“ 濯龙 ,池名。”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二:“ 濯龙 望如雾,河桥渡似雷。”

(3).厩名。

翠凤

(1).以翠羽制成的凤形旗饰。《文选·李斯<上秦始皇书>》:“建翠凤之旗,树灵鱓之鼓。” 吕延济 注:“以翠羽为凤形而饰旗也。”

(2).天子所乘饰以翠羽的凤形车驾。亦借指天子。《汉书·扬雄传上》:“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 颜师古 注:“天子所乘车为凤形,而饰以翠羽。”《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翠凤翔 淮 海,衿带绕神坰。” 李善 注:“凤翔 淮 海,喻 宋 之兴也。”

(3).翠玉制的凤形首饰。《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躡琼纹九章之履。”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山光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澹月

清淡的月光。亦指月亮。 宋 苏轼 《淮上早发》诗:“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金 元好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诗:“疎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清 赵庆熺 《香销酒醒·沉醉》曲:“等得还家,澹月刚刚上碧纱。亲手递杯茶,软语呼名駡。”

风长

风大。 南朝 梁元帝 《香炉铭》:“火微难尽,风长易闻。” 唐 王昌龄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都尉》诗:“日晚劝取别,风长云逐开。” 唐 辨才 《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诗:“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骑行

骑马行进。 明 归有光 《钱一斋七十寿序》:“翁游京师最久,轻装却傔从,骑行往返,常不及二十日。” 清 钮琇 《觚賸·金银变化》:“数月后骑行夜归,路间有物,光燄闪鑠,惊马不前。”

珠履

(1).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唐 储光羲 《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龚骞 《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2).指有谋略的门客。 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 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诗:“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下珠履逾三千。”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身老爱才华,座上皆珠履。”

仙驾

(1).仙人的车驾。 南朝 陈后主 《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诗》:“明月照高臺,仙驾忽徘徊。” 唐 项斯 《病鹤》诗:“纵使他年引仙驾,主人恩在亦应归。”

(2).用作对仙人的敬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下士沉迷,已知其罪,幸逢仙驾,是亦前缘,忍不一度脱乎?”

(3).借称皇帝的车驾。 唐 李峤 《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珠履陪仙驾,金声属振车。” 唐 李峤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幸陪仙驾末,欣採翰林芳。”

(4).谓出游的车驾。 唐 王勃 《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序》:“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流离岁月,羈旅山川,輟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

金声

(1).指钲声。《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汉书·李陵传》:“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颜师古 注:“金谓鉦也,一名鐲。”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2).指钟声。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诗:“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復传。” 宋 苏轼 《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清 金人瑞 《长夏读杜诗有怀明人法师却寄二十四韵》:“金声齐雅颂,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声。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 明 何景明 《赠子言》诗:“腰佩白玉环,手掷金声赋。”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金声掷地,诵 左 赋而俗耳顿聪。”

(4).对人声音的美称。 明 沉仕 《桂枝香·咏镜题情》曲:“爱你秋波如练,金声娇软。”

(5).恭敬的声音。《逸周书·酆保》:“卑位柔色,金声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释:“金声,肃也。”

(6).比喻美好的声誉。 晋 刘琨 《劝进表》:“玉质幼彰,金声夙振。” 唐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诗:“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

(7).指声誉传播。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二 刘 金声於 隋 代, 孔 贾 玉振於 唐 初。”

属车

(1).帝王出行时的侍从车。 秦 汉 以来,皇帝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进。《汉书·贾捐之传》:“鸞旗在前,属车在后。” 颜师古 注:“属车,相连属而陈於后也。属,音之欲反。”《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轂。” 薛综 注:“副车曰属。”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属车》:“ 周 末诸侯有贰车九乘,贰车即属车也,亦 周 制所有。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八十一乘。” 明 方孝孺 《书<黄鹤楼>卷后》:“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絶。” 清 宋之绳 《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2).借指帝王。《汉书·张敞传》:“ 孝昭皇帝 蚤崩无嗣,大臣忧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 颜师古 注:“不欲斥乘舆,故但言属车耳。” 明 张居正 《进大阅图颂卷疏》:“臣滥叨首辅,获奉属车。”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属车乍蒙尘,七 闽 尽戎垒。”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