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农篇

作者:杨维桢 朝代:元代

招农篇原文

京城五都会,卓锥争比闾。
朱楼矗隘址,绣甍夹通衢。
酒削飨列鼎,贩脂来驷车。
东家见妖丽,西舍闻笙竽。
劬劬农家子,住在三家墟。
一日出京市,归不把犁锄。
千金卖恒产,买屋京城居。
京城岂不美,咄嗟异荣枯。
货殖非吾法,守望非吾徒。
仰屋视门傅,壁立檐无储。
却归卜丘首,邻里相揶揄。
嗟嗟食田子,食技汝不知。
食田可久业,圣主方捐租。

诗词问答

问:招农篇的作者是谁?答:杨维桢
问:招农篇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杨维桢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维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京城

指国都

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五都

(1). 战国 齐 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战国策·燕策一》:“王( 齐宣王 )因令 章子 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 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 司马贞 索隐:“五都即 齐 也。按,临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汉 以 洛阳 、 邯郸 、 临菑 、 宛 、 成都 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於 长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 三国 魏 以 长安 、 谯 、 许昌 、 邺 、 洛阳 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许县 为 许昌县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长安 、 譙 、 许昌 、 鄴 、 洛阳 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歷五都。” 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餼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卓锥

立锥。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图》:“ 西河 驄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路傍先有一峯,图鋭若标,从此而乱峯渐多,若卓锥,若駢指,若列屏,俱环映於大山之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比闾

木名。即棕榈。《逸周书·王会》:“ 白州 比閭,比閭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孔晁 注:“ 白州 东南,蛮与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释:“愚谓比閭即‘并閭’也。《本草拾遗》云:櫚木出 安南 ,性坚,紫黑色。有花纹者名曰‘花閭’。”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宋 苏洵 《议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姦大猾束手请死。” 清 刘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党之间,相效而成俗。”

朱楼

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 唐 白居易 《骊宫高》诗:“高高 驪山 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 潘用中 始初见对面楼上画阁朱楼,好生齐整。” 清 龚自珍 《洞仙歌》:“此花开近处,不是朱楼,杰阁三层絶依倚。”

通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时来苟冥会,宛轡憩通衢。” 宋 叶适 《修路疏》:“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 郁达夫 《过去》:“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

列鼎

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唐 王维 《寓言》诗:“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水浒传》楔子:“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 明 刘基 《会稽张氏春晖堂》诗:“列鼎未酬欢,倚门已生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 春秋 初年的 三门峡 上村岭 虢国 墓葬中,从 太子元 以下的各级贵族,列鼎的数目和车马都还有一定的组合,以‘别贵贱,辨等列’。”

驷车

驾四马之高车。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三:“ 汉 法持三尺, 于 门拥駟车。”参见“ 駟马高门 ”。

东家

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

妖丽

(1).艳丽。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昔者 西施 心痛而卧於道侧,姿颜妖丽,兰麝芬馥,见者咸美其容而念其疾,莫不踌躇焉。”《宋书·百官志上》:“女侍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护衣服,奏事 明光殿 。”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开最早,而妖丽夺目。”

(2).指艳丽的女子或花朵。《汉书·梁怀王刘揖传》:“ 梁国 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客赠芍药》词:“数枝清晓烦驰骑。向小窗、依稀重见, 芜城 妖丽。”

(3).形容歌声之婉转动听。 宋 聂冠卿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词:“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鶯乱花隔。”

西舍

(1).西下;西止。 汉 刘向 《九叹·远游》:“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復顾。” 唐 薛能 《彭门偶题》诗:“ 淮王 西舍固非夫, 柳惲 偏州未是都。”

(2).西邻。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父母愍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 宋 范成大 《归州竹枝歌》:“东邻男儿得 湘纍 ,西舍女儿生 汉 妃。”

(3).西面的房屋。《宋史·刘温叟传》:“ 太宗 在 晋 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 温叟 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紈扇,所遣吏即遗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劬劬

(1).劳苦貌。 唐 贾岛 《义雀行和朱评事》:“双雀抱人义,哺食劳劬劬。” 宋 梅尧臣 《赠陈孝子庸》诗:“果生 陈子 孝且仁,终日劬劬在民伍。”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曷承欢以永日兮,分劬劬於稽古。”

(2).匆遽貌。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马儿上簪簪稳坐的,当街里劬劬恁炒戚。”

农家子

1.农家子弟。 2.犹农人。

三家

(1).极言人户之少。《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 、 叔孙氏 、 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 、 叔孙 、 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 、 赵 、 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4).指 汉 代传《诗》的 齐 、 鲁 、 韩 三派。《汉书·艺文志》:“ 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 、 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5).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 、 夏侯胜 、 欧阳和伯 也。”

(6).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8).指三皇。《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参见“ 三代 ”。

日出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京市

(1).国都,京城。 元 尹志平 《西江月》词:“莫羡喧譁京市,休辞淡薄山家。”

(2).国都的交易市场。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金布》:“近年 广东 、 湖北 、 福建 及南北洋始铸银圆而为数总不敌外洋之多……而部款不收,京市不行,尤为窒碍。”

犁锄

1.亦作"犁锄"。亦作"犂鉏"。

2.农具。犁和锄。

3.借指耕作。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恒产

指家庭固定的产业,土地、田园、房屋等

无恒产而有恒心。——《孟子·梁惠王上》

则无恒产。

不美

(1).不虚饰。《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魏源 本义:“盖实善实知,故皆真实之言,而不虚饰以为美也。”

(2).不称心;不满意。《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这头亲, 张员外 怕不中意!只是雌儿心下必然不美。”《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倪太守 把些布帛赏与众人,各各欢喜。只有那 倪继善 心中不美。”《荡寇志》第八三回:“虽承尊上救援,我们委实去不得,去了两边不美。”

(3).不好;不妙。《水浒传》第七一回:“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我如今就是这样发行去卖,有人认出,反为不美。”《红楼梦》第八十回:“这倒难猜,只怕膏药有些不美了。”

咄嗟

霎时

顾盼可以荡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刘右相书》

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货殖

经商;商人

又欲轴轳远致,亦令货殖聚敛。——《南史·徐勉传》

与平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班固《西都赋》

守望

守卫和了望

守望塔

山西的荒野山间,常常有牧羊人,拿着铁铲,守望一群绵羊和山羊。——《娘子关前》

吾徒

(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仰屋

卧而仰望屋梁。(1)形容无计可施。《后汉书·寒朗传》:“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苏仙》:“偶缺晨炊,仰屋无计。” 谭嗣同 《仁学》二二:“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2)卧而仰望屋梁。《梁书·南平王伟传》:“ 恭 每从容谓人曰:‘下官歷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后因以“仰屋”形容苦思冥想的样子。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於覆车之愧。”

壁立

(1) 像墙壁一样陡立

岸土赤而壁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比喻家中空无所有

家徒壁立

无储

(1).没有积蓄。《管子·臣乘马》:“ 桓公 问 管子 曰:‘请问乘马。’ 管子 对曰:‘国无储,在令。’”《东观汉记·赵咨传》:“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餘物无所惜。”

(2).犹很少,不多。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翼》诗:“君子义休偫,小人德无储。”

却归

亦作“却归”。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丘首

犹首丘。相传狐死时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怀恋故乡。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诒婚》:“[旦]:‘难道他肯赘异乡?’[小旦]:‘达士寧同丘首愚!’”参见“ 丘窟 ”。

邻里

(1) 邻居;家庭居所

邻里之间

(2) 邻居或同乡

揶揄

戏弄,侮辱

市人皆大笑,举手揶揄之。——《东观汉记·王霸传》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食田

食若干田亩的租税;靠田地的租税生活。《国语·晋语四》:“士食田。”《战国策·楚策一》:“ 叶公子 高 ,食田六百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一节:“士生活主要是依靠‘食田’。‘食田’就是食若干田的租税。”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圣主

(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东观汉记·鲍永传》:“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称英明的天子。《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諫諍则见听。”《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臣闻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飢寒逼身,难顾廉耻;圣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抚其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