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倡和诗

作者:王侑 朝代:宋代

乡饮酒倡和诗原文

旴江文物盛江西,有底醇风欠转移。
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
厖眉华发四朝老,方领圜冠三代仪。
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

诗词问答

问:乡饮酒倡和诗的作者是谁?答:王侑
问:乡饮酒倡和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侑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侑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江西

中国东南部的省。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3320万,省会南昌。赣江南北贯全省,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省的北部;湖周围平原为主要产粮区。立于鄱阳湖入长江口西侧的庐山为著名避暑胜地。位于省西部的井岗山为中国 * 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钨矿产地

有底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醇风

淳朴宽厚的作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但先生手定的《章氏丛书》内,却都不收录这些攻战的文章……由我看来,其实是吃亏,上当的,此种醇风,正使物能遁形,贻患千古。”

转移

(1) 从一地转往另一地

向后方转移

(2) 从一种存在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尤指精神上的转移

爱情转移

乡贤

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扶世

辅助世道。《汉书·武帝纪》:“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於德。” 明 李贽 《寄答耿大中丞书》:“此无人无己之学,参赞位育之实,扶世立教之原,盖真有见於善与人同之极故也。”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然有志於扶世翼教者,当求之崩离放失之餘,不惮委曲反復,表而明之。”

修礼

施行礼教。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 周 室修礼长文,然国翦弱,不能自存。”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加以纳款通和,布德修礼。”

民彝

犹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 * 道德准则。《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 孔 传:“天与我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废弃不行,是大灭乱天道。”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天下以佞諛鄙浅成俗,岂惟圣贤之常道隐,民彝併丧矣。” 清 钱谦益 《嘉议大夫叶公墓志铭》:“公生平学问,躬行实践,信心为己,感民彝,痛国是,是是非非,如风檣弦矢,触而必发,岂有意与党人争胜负哉?”

厖眉

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态。厖,通“ 尨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厖眉耆耉之老,咸爱惜朝夕,愿济须臾。” 李善 注:“谓眉有白黑杂色。”《隋书·炀帝纪上》:“是以厖眉黄髮,更令收叙。” 宋 王安石 《赠老宁僧首》诗:“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华发

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方领

(1).方形衣领。《礼记·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 汉 郑玄 注:“袷,交颈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 夏炘 《学礼管释·释深衣对襟》:“深衣之领为四角,每角二寸,四角共八寸……四角成矩形,故曰方领。”《后汉书·马援传》:“ 勃 衣方领,能矩步。”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颈下施衿领正方,学者之服也。”

(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言之害,靡独商受之,农受之,工受之,童子受之,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皆受之矣。”

圜冠

儒者戴的圆形帽子。也叫鹬冠。《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屨者,知地形。”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鷸冠者,亦曰术氏冠,又曰圜冠。”参见“ 圆冠方领 ”。

三代

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理人

治理百姓。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既加之恩,难復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 唐 张九龄 《郡内闲斋》诗:“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宋 曾巩 《南轩记》:“其於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罕不毕载。”

王道

(1) 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严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