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谿赋双流郭信可隐居

作者:何耕 朝代:宋代

灵谿赋双流郭信可隐居原文

幽居定何如,颇恨未见之。
主人向我言,喜色融双眉。
修篁流翠阴,寒溪漾清漪。
领略非一状,幽妍发馀姿。
空蒙雨亦佳,潋滟晴更奇。
岂惟二江独,意恐两蜀稀。
主人信妙士,得此固所宜。
天公閟好景,授受各有时。
岂无多田翁,偃蹇逝莫随。
素交怀老蒲,秀句纷珠玑。
安得招归来,为君赋清诗。
往者不可作,后生欲何为。

诗词问答

问:灵谿赋双流郭信可隐居的作者是谁?答:何耕
问:灵谿赋双流郭信可隐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何耕的名句有哪些?答:何耕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喜色

欣喜的神色

修篁

修竹,长竹。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冲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閲音修篁,美曰载归。” 明 归子慕 《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诗:“北牑移修篁,南圃艺药草。”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

寒溪

寒冷的溪流。 唐 卢纶 《送万巨》诗:“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唐 杜牧 《访许颜》诗:“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 宋 郑刚中 《山斋赋》:“或无饵而钓寒溪,或带经而锄晚日。”

清漪

《诗·魏风·伐檀》:“ 河 水清且涟猗。”后以“清漪”谓水清澈而有波纹。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日晚厌遵渚,採菱赠清漪。” 宋 苏轼 《渚宫》诗:“臺中絳帷谁復见,臺下野水浮清漪。” 清 孙枝蔚 《吊迷楼故址和彭骏孙》:“琪树经年开锦绣,珠帘入夏映清漪。”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画。”

领略

欣赏;晓悟

领略江苏风味

领略一会雪景

从所有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思想

一状

(1).一种形状。《列子·黄帝》:“ 夏桀 、 殷紂 、 鲁桓 、 楚穆 ,状貌七窍,皆同於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汉 王充 《论衡·治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 唐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2).下对上的一件呈文。《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吕权 中书舍人,自丁巳三月二十五日上一状论分别邪正。”

(3).指一件诉状。《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这等上门凌辱人家,你莫説是 武城 的马快,就是 武城县 大爷,我也告你一状!”

空蒙

见“ 空濛 ”。

潋滟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荡漾

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木华《海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

岂惟

见“ 岂唯 ”。

二江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两蜀

即 两川 。 唐 李洞 《戏赠侯常侍》诗:“ 两蜀 词人多载后,同君讳却 马相如 。”《宋史·食货志上三》:“ 天圣 中,詔减 两蜀 岁输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罢作綾花纱。” 清 冯桂芬 《四川候补道嘉定府知府李君墓铭》:“文章经济原本一, 三秦 两蜀 振厥职。”详“ 两川 ”。

妙士

富于才德的人。《太平御览》卷七五一引 三国 魏 曹植 《画说》:“观画者……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南史·刘之遴传》:“子 三达 字 三善 ,数岁能清言及属文……年十八卒。 之遴 深怀悼恨,乃题墓曰‘ 梁 妙士’以旌之。” 宋 陈师道 《礼武台坐化僧》诗:“定能选妙士,拂尘起重烟。”

所宜

适宜;妥当。《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授受

交付和接受

私相授受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多田翁

唐 卢从愿 广置田产,被称为“多田翁”。《新唐书·卢从愿传》:“御史中丞 宇文融 方用事,将以括田户功为上下考, 从愿 不许, 融 恨之,乃密白:‘ 从愿 盛殖产,占良田数百顷。’帝自此薄之,目为多田翁。后欲用为相屡矣,卒以是止。”

偃蹇

(1) 高耸

(2) 骄横;傲慢

惧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那些督抚贵人点了点头,他就得意的了不得,从此就故作偃蹇之态去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 困顿;窘迫

叔宝道:“小弟当时偃蹇。——《隋唐演义》

(4) 形容委曲婉转的样子

交怀

交集于心中。 宋 苏轼 《谢除侍读表》之二:“省循非称,愧汗交怀。”

秀句

优美的文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宋 梅尧臣 《寄题时上人碧云堂》诗:“何此啟虚堂,定知迎秀句。”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名理孕异梦,秀句鐫春心。”

珠玑

(1) 宝珠;珠宝

(2)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清诗

清新的诗篇。 晋 傅咸 《赠崔伏二郎诗》:“人之好我,赠我清诗。”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六:“復忆 襄阳 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见寄》:“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宋 陆游 《射的山观梅》诗:“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

往者

(1).过去的事。《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墨子·鲁问》:“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唐 韩愈 《复志赋》:“往者不可復兮,冀来今之可望。”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九世之深仇未復,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不諫,来者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

(2).过去,从前。《史记·秦本纪》:“ 秦 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 晋 復彊,夺 秦 河西 地。”《汉书·刘向传》:“往者众臣见异,不务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往者 羌 虏背叛,始自 凉 并 。”

(3).去的人,离开的人。《国语·越语上》:“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庄子·山木》:“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4).死者。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往者不能讼当否,生者不得论曲直。”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后生

(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