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雨声甚恶

作者:晁说之 朝代:宋代

夜风雨声甚恶原文

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
文武坠来唯不寐,精神耗后更多情。
片云忽作几日雨,众恨添号半夜声。
从此无烦问春色,市无过客谩荒城。

诗词问答

问:夜风雨声甚恶的作者是谁?答:晁说之
问:夜风雨声甚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说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说之名句大全

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书法欣赏

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书法作品欣赏
夜风雨声甚恶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元灯

谓宗派,渊源。《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 洪 永 有 洪 永 的法则, 成 弘 有 成 弘 的法则,都是一脉流传,有个元灯。”

胡尘

(1).胡地的尘沙。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诗:“朝辞 汉 闕去,夕见 胡 尘飞。” 明 梁辰鱼 《拟出塞》曲:“有崎嶇北污胡尘,哀笳倚拍,家山何处。”

(2).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拥旄司部, 代 马不敢南牧;推轂 樊邓 ,胡尘罕尝夕起。” 唐 白居易 《法曲》:“以乱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尘犯宫闕。”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万户伤心泣野燐,衣冠无处避胡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用 夏 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 汉 山河。”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田园

(1) 田地与园圃

(2) 农村;乡下

(3) 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

田园诗

田园文学

野草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片云

极少的云。 南朝 梁简文帝 《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復还轻。” 唐 杜甫 《野老》诗:“长路关心悲 剑阁 ,片云何事傍琴臺。” 清 王夫之 《咏怀次韵》之二:“雷声偶逐片云起,轻碧无劳过雨凝。”

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无烦

不需烦劳;不用。《左传·昭公元年》:“ 莒 之疆事, 楚 勿与知,诸侯无烦,不亦可乎?”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且抵承 曹大 ,无烦唤 姜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此去定早还,无烦穿望。”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过客

过路的人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子·五蠹》

荒城

(1).荒凉的古城。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清 魏荔彤 《马陵道》诗:“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

(2).指荒坟。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纍纍乎旷野与荒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