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井送王明府

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代

赋得古井送王明府原文

古井庇幽亭,涓涓一窦明。
仙源通海水,灵液孕山精。
久旱宁同涸,长年只自清。
欲彰贞白操,酌献使君行。

诗词问答

问:赋得古井送王明府的作者是谁?答:戴叔伦
问:赋得古井送王明府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赋得古井送王明府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戴叔伦的名句有哪些?答:戴叔伦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73_62

参考注释

古井

(1). 唐 孟郊 《列女操》:“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因以“古井”比喻寂然不为外物所动之心。尤多用于守寡不嫁的妇女。 宋 苏轼 《临江仙》词:“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元 杨维桢 《漫兴》诗之三:“生来不识古井怨,唱得 后主 《后庭花》。” 鲁迅 《坟·寡妇主义》:“个个心如古井,脸若严霜。”

(2).喻指富孀和有私蓄的妓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路上行人,都嘖嘖称羡,都説不料这个古井叫他淘着……后来问了旁人,才知道凡娶着不甚正路的妇人--如妓女、寡妇之类--做老婆,却带着银钱来的,叫做‘淘古井’。”《廿载繁华梦》第三九回:“更有些风流子弟,当他是一个古井,志在兜结於他,希望淘得钱钞。”

涓涓

(1) 细小的水流

绢绢源水

(2) 细水缓流的样子

泉涓涓而始流

仙源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云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东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黄巖县 属地。”

(2).特指 晋 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维 《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白云护仙源,劫灰应不扰。”

海水

(1)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灵液

(1).滋润万物的雨露。《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液,海水羣飞。” 刘良 注:“天地神祇,以 秦 无道之甚,故歇其灵润滋液,不降福祥。”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 唐 武元衡 《贺甘露表》:“圣德至而和风应,元气滋而灵液降。”

(2).仙液。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文选·郭璞<游仙诗>》:“圆丘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灵液,谓玉膏之属也。”喻指美酒。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盌。”

(3).对水的美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浴日餘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明 周梅墟 《步步娇·带雨鸣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径,湿淋漓灵液澄江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美胜悬黎。”

(4).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唐 顾云 《苔歌》:“琼苏玉盐烂漫煮,嚥入丹田续灵液。”《云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满口则嚥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嚥灵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山精

(1).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梟阳” 汉 高诱 注:“梟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唐 中宗 《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悬石镜厌山精。”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诗:“燐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黄雅林》:“先 恭王 每以山精野狐目之,然平时未尝不嘉其忠告,交谊仍如故也。”

(2).药草名。术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朮,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衣裁野薜緇尘浄,饭试山精石鼎蒸。”

(3).药草名。生长年久的何首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

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只自

徒自,徒然。 唐 杜甫 《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 仇兆鳌 注引 张远 曰:“峡水苍茫,徒为龙蛇深窟,不似 郑 南江心之瀟洒。”

贞白

(1).谓守正清白。《后汉书·第五伦传》:“性质慤,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 贡禹 。” 唐 白居易 《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公为人温恭信厚,为官贞白严重,友于兄弟,慈于子姪。” 清 方履籛 《祭庄印山夫子文》:“迺锡赤綬,俾全隐迹,栖迟衡门,终保贞白。”

(2).指 南朝 梁 陶弘景 。《云笈七籤》卷五:“﹝ 陶弘景 ﹞ 大同 二年告化,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常,屋中香气,积日不散,詔赠中散大夫,謚 贞白先生 。” 前蜀 杜光庭 《对表》:“昔者 魏 重 谦之 , 梁 尊 贞白 , 汉 称 曼倩 , 秦 有 子平 ,礼容靡覩於亲规,朝挹皆循於常度。” 清 孙枝蔚 《禅客》诗:“得与 赞公 成二老,懒随 贞白 謁三峯。”

酌献

(1).谓酌酒献客。《礼记·仲尼燕居》:“子曰, 师 ,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 清 归庄 《祭吴母王夫人文》:“今年夏五,七十良讌,远近亲串,登高酌献。”

(2).谓设乐供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宋史·徽宗纪二》:“乙酉,诣宫酌献。” 宋 范成大 《祭灶词》:“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今谓设乐供神曰酌献。”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