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作者:张至龙 朝代:宋代

采莲曲原文

荷叶笼头学道情,花妆那似妾妆清。
双双头白犹交颈,翻笑鸳鸯不老成。

诗词问答

问:采莲曲的作者是谁?答:张至龙
问:采莲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至龙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至龙名句大全

张至龙采莲曲书法欣赏

张至龙采莲曲书法作品欣赏
采莲曲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笼头

牲口用的通常带有可以系上绳索的鼻羁和脖套,用绳子或皮革做成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交颈

(1).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诗:“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其间交颈呢喃的鸟儿就是他和她。”

(2).比喻夫妻恩爱;男女亲昵。 唐 王氏妇 《与李章武赠答诗》:“鸳鸯綺,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 明 袁宏道 《青骢马》诗:“交颈復同心,白石青松在。”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成衣匠》:“一对野鸳鸯终朝交颈,丑不堪言。”

(3).错落于颈上。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又因哭泣,泣下交颈。”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悲其生离,泣下交颈。”

鸳鸯

(1) 亚洲一种亮斑冠鸭(Aix galericulata),它与西半球的林鸭关系较近,常被人工饲养。比鸭小,雄的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黄褐色;雌的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爱夫妻

老成

老练成熟;阅历多而练达世事

幼年丧父使他变得少年老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