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明兴奏黄水未入三湖(南阳昭阳微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青龙冈决后,黄水入齐境。

合龙屡弗成,为之心耿耿。

无已议改弦,蒇事时犹永。

两岁伏秋汛,率经三湖骋。

焉保湖弗淤,常廑问光景。

抚臣兹奏报,其图益明炳。

缘有明旧运,三湖迤西并。

河由此南下,直至江南省。

始与运中会,不幸中之幸。

清水诚散漫,纤道勤修整。

昨据萨载奏,下口疏剔并。

或弗致刺手,河复堪待等。

额庆不误运,南望稍纾怲。

诗词问答

问:《山东巡抚明兴奏黄水未入三湖(南阳昭阳微山)情形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

2. 南阳昭阳微山

参考注释

青龙

(1) 青色的龙。也指东方星宿名。即苍龙

(2) 道教所信奉的东方的神

(3) 古时行军以画青龙的旗帜表示东方之位

黄水

(1).泛滥的洪水。 老舍 《宝船》第一幕第二场:“幕启:天昏地暗,黄水横流。一片锣声,众人惊叫:‘水来了!水来了!逃命啊!’” 田汉 《洪水》:“地点:黄水南侵中的某大堤。”

(2).体内分泌出的黄色液体。 朱家胜 《飘动的篝火》:“我们几个人,因为脚被草鞋磨破,加上碱水的腐蚀,已经发炎破烂;每走一步,脓和黄水,就往外流出一些。”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吐吧,吐尽了饭菜,又吐黄水;吐完了黄水,便干呕着。”

(3).古水名。在 河南省 新郑县 西北,源出 自然山 ,东南流入于 洧 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过 郑 , 郑伯 不在, 伯有 廷劳於 黄崖 ” 晋 杜预 注:“ 滎阳 宛陵县 西有 黄水 ,西南至 新郑 城西入 洧 。”

合龙

桥梁、堤、坝等从两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间接合

大堤即将合龙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无已

(1) 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不得已

改弦

亦作“ 改絃 ”。更换乐器的弦线。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或逢天之怒,则思桑林之引咎,不吝改絃於宜易之调,不耻反迷於朝过之涂。”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改弦张敝法,病十九已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若理解不明,贞淫未辨,妄窃古人成语,以为己有;胶柱者宝其唾餘,改弦者失其宗旨,古人亦安恃此知己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为也,不能也。”参见“ 改弦更张 ”。

蒇事

谓事情办理完成。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沥丹欵以腾词,拂碧坛而蕆事。”《宋史·乐志九》:“新庙肃肃,蕆事以时。” 清 魏源 《再上陆制府论下河水利书》:“加以木桩灰浆工费不貲,断非汛前所能蕆事。”

秋汛

秋季的汛情

光景

(1) 一下,左右——表示估计

(2) 一般的情况

今天太闷热,光景要下雨

(3) 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装在套子里的人》

抚臣

称巡抚。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天子议将用师,于是命庭臣推择诸臣中才望尤异者,使为 广东 西 、 云南 三省抚臣。”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奏报

(1) 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及时奏报

(2) 奏章

有明

指 明 朝。有,词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仲子 乃尽閲 有明 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藴。”

由此

由于如此;因而;从这里;从此。

例句: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直至

直待;一直达到

南省

(1).尚书省的别称。 唐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 唐 韩愈 《论孙戣致仕状》:“右臣与 孔戣 ,同在南省为官,数得相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人本以尚书省在 大明宫 之南,故谓之南省。”

(2).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今春南省试官,正是 杨贵妃 兄 杨国忠 太师。”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官廨》:“《事文类聚》:礼部称‘南省’,又曰‘礼闈’,又曰‘容臺’,又曰‘春臺’。”

(3).指南方。 唐 欧阳詹 《将归赋》:“南省之兰,东山之薇,一芳一菲,何是何非?”《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还説他老如今不到南省去了。”

中会

语出《庄子·养生主》:“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指节奏。后以“中会”谓措置得当。 清 李颙 《锡山语要》:“苟一物不格,则一理未明;一理未明,则临事应物,又安能中窾中会,动协机宜?”

不幸

(1)

(2)

指死亡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清·洪亮吉《治平篇》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汉书·李广苏建传》

(3)

指意外挫折或灾祸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清水

清澈的凉水

散漫

(1) 任意随便,不守纪律

自由散漫

(2) 不集中,零散;分散

在散漫的手工业基础上,全部的精密计划当然不可能

纤道

同“縴道”。江河两岸纤夫挽船前进的小路。

修整

(1) 修理

修整犁耙

(2) 修剪

修整树枝

下口

(1) 指江河下游出口处

(2) 下嘴去咬或吃

包子太烫了,无法下口

(3) 指下酒饭的菜肴(多见于早期白话)

疏剔

清理剔除。 宋 苏辙 《民政策上·第五道》:“臣闻近代以来,天下之变备矣。世之君子随其破败而为之立法,补苴缺漏,疏剔棼秽,其为法亦已尽矣。”

刺手

(1).犹探手。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2). 宋 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宋 李纲 《论御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权充乡遂之兵,优与赡给,事毕放还归乡。”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纵之使去,又復为盗,已刺手、背团结,与旧兵同为队伍,逐日训练,假以时日,当皆为精兵矣。”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儻有紈袴温饱之家,耻鲸哀免者,许以金赎,视其职衔小大,为罚赎之轻重,仅免刺面而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诛,不得再赎。”

(4).犹言棘手。 老舍 《上任》:“咱们就这么办,先找小的,不刺手的办。”

待等

等待。《英烈传》第六回:“我们且到家里一避恶风,待等过了,你再推车上路如何?”《再生缘》第五回:“请公子安心等一等,待等天明巧计再安排?可以悄然脱险转门楣。”京剧《沙家浜》第二场:“待等同志们伤痊愈。”

额庆

见“ 额手称庆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