讱庵学士移居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讱庵学士移居原文

故人长安居,门巷碧苔色。

径僻少人过,空庭唯鸟迹。

长思茂陵卧,未厌承明直。

仕宦本易农,胡为方食力。

图书盈五车,茅茨唯四壁。

室闻原宪诵,家鲜公仪织。

晨夕隔望衡,徘徊坐成忆。

诗词问答

问:讱庵学士移居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讱庵学士移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三

参考注释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安居

安稳地生活;定居

门巷

门庭里巷。《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清 龚自珍 《绮寮怨》词:“烟锁登临,门巷昼沉沉。”

少人

(1).轻视人。《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 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三国志·魏志·刘劭传》:“贼众新至,心专气鋭。 宠 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空庭

幽寂的庭院。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虚馆絶諍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二:“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唐 刘长卿 《客舍喜郑三见寄》诗:“穷巷无人鸟雀閒,空庭新雨莓苔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良夜迢迢甚伴?对空庭寂寞,花光清絶。”

鸟迹

亦作“ 鸟跡 ”。1.鸟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兽蹄鸟跡之道交於中国。” 宋 司马光 《夏日西斋书事》诗:“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迮鸟迹而作书契。”

(2).鸟飞空中,了无痕迹。比喻物无实体。 晋 僧肇 《宝藏论·广昭空有品》:“实彼非此,实此非彼,鸟跡空文,奇特以现。”

(3).指鸟篆。 汉 蔡邕 《隶势》:“鸟跡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鸟迹落。”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九:“笑杀 钟 王 空妙笔,而今鸟跡是同文。”参见“ 鸟篆 ”。

见“ 鸟迹 ”。

长思

(1).谓思虑深远。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理 重华 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2).长久思念。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见復关。伺候山隅,长思忧叹。”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梦中相聚笑,觉见半牀月。长思剧循环,乱忧抵覃葛。”

茂陵

(1).古县名。治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 汉 初为 茂乡 ,属 槐里县 。 武帝 筑 茂陵 ,置为县,属 右扶风 。见《汉书·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汉武帝 刘彻 的陵墓。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书·武帝纪》:“﹝ 后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宫 ,入殯于 未央宫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长安 西北八十里也。”(2) 明宪宗 朱见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 天寿山 。见《明史·宪宗纪》。

(3). 汉 司马相如 病免后家居 茂陵 ,后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 唐 李贺 《昌谷园新笋》诗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 归卧叹清贫。” 清 蒋纲 《舟次书感》诗:“不及 茂陵 归有壁,翻同 杜老 别无家。”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仕宦

指做官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食力

(1).靠劳动生活。《国语·晋语四》:“庶人食力。” 宋 苏轼 《籴米》诗:“知非笑昨梦,食力免自愧。” 清 顾炎武 《刈禾长白山下》诗:“食力终全节,依人尚厚颜。”

(2).指靠劳动生活的人。《礼记·礼器》:“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郑玄 注:“食力,谓工、农、商也。” 陈澔 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农、工、商贾,庶人之属也……礼不下庶人,故无食数,饱即止也。”

(3).靠租税生活。《礼记·曲礼下》:“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 孔颖达 疏:“食力,谓食民下赋税之力也。”

(4).粮食和人力。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 周迪 资其食力,更事窥窬。”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扑魅驱貍,潜消沴气,农商并劝,食力兼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食力已尽。”

(5).指腹中有食物而产生的气力。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

图书

(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指河图洛书

(5) 图册

五车

(1).见“ 五车书 ”。

(2).星名。亦称五潢,属毕宿,共有五星。《史记·天官书》:“軫南众星曰天库楼;库有五车。” 张守节 正义:“天库一星,主太白, 秦 也,在五车中。”《晋书·天文志上》:“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车者,五帝车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穀丰秏……其中五星曰天潢。” 郭沫若 《星空》诗:“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

(3).古代统治者使用的五种车子。《南齐书·礼志上》:“五车玉輅为上,金輅次之。”《宋史·舆服志一》:“万乘一出,五车必载,所以警众也。”参见“ 五輅 ”。

(4).古代的五种兵车。即戎路、广车、阙车、苹车、轻车。 唐 贾至 《燕歌行》:“五车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参阅《周礼·春官·车仆》。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公仪

(1).官家的礼仪。《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陈蕃 为光禄勋, 滂 执公仪诣 蕃 , 蕃 不止之, 滂 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2).复姓。 周 代 鲁国 有 公仪休 。见《史记·循吏列传》。

晨夕

犹朝夕。旦与暮。天天;时时。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逯钦立 校注:“数晨夕,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宋书·自序》:“入为通直郎,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 邵 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北京 城里,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

望衡

形容住处接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甲与乙,望衡而居,皆宦裔也。”参见“ 望衡对宇 ”。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坐成

谓审定讼词。《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坐成,狱讼之坐已成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