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

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原文

圣世崇作述,礼乐嘉虞周。

猃狁窥朔方,檄书动明旒。

嗟予蹇迂谬,抗颜出山丘。

一朝上封事,疾者如寇仇。

文犹既已违,武志亦未酬。

慷慨动悲歌,但为识者羞。

居诸忽已遄,冥心更何求。

九十行带索,荣公乃吾俦。

诗词问答

问: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尤韵

参考注释

圣世

犹圣代。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涉圣世不知圣主,是则盲者不能别青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且夫爱憎好恶,古今不均……故圣世之良榦,乃闇俗之罪人也。”《南史·庾仲文传》:“令 贾谊 、 刘向 重生,岂不慷慨流涕於圣世邪!”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一:“圣世选才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圣世际昇平,车书九州,笙歌万井。”

作述

(1).创作传述。语本《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

(2).泛指论著。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固有贤人君子穷极精虑之所作述,而一得之士可以议之者。”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嘉虞

犹欢乐。《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福滂洋,迈延长。” 颜师古 注:“虞,乐也。”《宋史·乐志十》:“光熉紫幄,神流玉房。秉文侑仪,嘉虞贰觴。”

猃狁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朔方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书·尧典》

檄书

檄文。《六韬·分合》:“ 太公 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后汉书·寇恂传》:“檄书至, 恂 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於 温 下。”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诗:“ 孔璋 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宋 刘过 《水龙吟·寄陆放翁》词:“想见鸞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参见“ 檄 ”。

迂谬

迂腐荒谬。《新唐书·韦处厚传》:“宰相不能詰,下羣臣议, 处厚 发十难誚其迂谬, 平叔 愧缩,逐为 端州 司马。” 宋 叶适 《苏绰》:“使诚如 鞅 所论,则其迂谬无术亦已甚矣。”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况累黍之法,实迂谬不可行,何能取準?”

抗颜

态度严正

因抗颜而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朝上

早晨。 潘漠华 《冷泉岩》:“妻是一个尖刻的女性的典型,把丈夫当作‘农奴’,朝上日出就逼他上山野,夕时日入始准他归家。”

(1).面对上坐。《封神演义》第三六回:“ 紂王 復转下坐,朝上覿面传杯。”

(2).向上,向天空方向。

封事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汉书·宣帝纪》:“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復使 乐平侯 山 领尚书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后汉书·明帝纪》:“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贤 注:“ 宣帝 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 魏相 奏去副封,以防拥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自 汉 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磻叟 莅事未终考秩,抛官诣闕上封事,通义 刘公 引为羽翼,非时召对数刻, 磻叟 所陈,凡数十节,备究时病。” 清 朱彝尊 《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忻。”

(2).封禅。《史记·封禅书》:“诸儒生既絀,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 始皇 遇风雨,则讥之。”

寇仇

仇人;仇敌

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武志

威武之志。《诗·周颂·桓序》:“《桓》讲武类禡也。《桓》,武志也。” 孔颖达 疏:“《桓》者,威武之志。言讲武之时,军师皆武。” 唐 魏徵 《享太庙乐章·永和》:“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武志既扬,文教亦熙。”

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悲歌

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识者

有见识的人。《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识者,谓有识之人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居诸

(1).《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孔颖达 疏:“居、诸者,语助也。”后用以借指日月、光阴。《北魏元凝妃陆顺华墓志铭》:“居诸迭生,陵谷相贺。”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宋 叶适 《冯公岭》诗:“我独何为者,拊身念居诸。” 梁启超 《壮别》诗之十九:“劝君好爱惜,难得是居诸。”

(2).指来往。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川》诗之五:“肝肠中断絶,日月几居诸。”

冥心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十行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 光武帝 )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伏以圣主中兴,九译戴同文之治;名王内附,十行承赐札之恩。”

带索

以绳索为衣带。形容贫寒清苦。《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太山 ,见 荣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诗:“或乏担石储,或穿带索衣。”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试将茹荼带索,以毕餘生。”

荣公

指 荣启期 。 春秋 时隐士。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 颜生 称为仁, 荣公 言有道。” 逯钦立 注:“ 荣公 , 荣启期 。” 唐 白居易 《晚起》诗:“ 荣公 三乐外,仍弄小男儿。”参见“ 荣启期 ”。

吾俦

我辈;我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遂有 荆江 、 江南 诸郡” 裴松之 注引《山阳公载记》:“ 刘备 ,吾儔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三人不假影为伴, 袁宏 庾亮 皆吾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