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蔡泽

作者:陈普 朝代:宋代

范睢蔡泽原文

战国诸公敝一言,磨喉砺舌乱乾坤。
仪秦已作风霆过,范蔡方为河海翻。
荣耀须臾空自喜,真淳毫发了无存。
但怜三代遗孩稚,流血成河暗本原。

诗词问答

问:范睢蔡泽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问:范睢蔡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战国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仪秦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 苏秦 的并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乱而不解, 子贡 耻之;説而不富贵, 仪 秦 耻之。” 元 雅琥 《上执政》诗:“正言期 董 贾 ,枉道耻 仪 秦 。”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四折:“这的是拿奸头抵全,捉贼真贜见·这其间使不得 仪 秦 辩,拼了个贬 潮阳 八千。” 清 唐甄 《潜书·用贤》:“京朝之官,陷人夺位,援党助己,倾害之术,巧於 仪 秦 。”

风霆

(1).狂风和暴雷。《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唐 韩愈 《原鬼》:“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风霆是也。” 明 刘基 《为韩克名题石鼎联句图》诗:“不知风霆掣墙籓,江腾海跃乔岳翻。”

(2).比喻威势。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賁羣寮之颊舌,居内成大政之风霆。”

范蔡

战国 时代 魏 人 范雎 、 燕 人 蔡泽 的并称。两人相继入 秦 ,位至卿相。 汉 扬雄 《解嘲》:“有建 娄敬 之策於 成周 之世,则乖矣。有谈 范 蔡 之説於 金 、 张 、 许 、 史 之间,则狂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 张 陈 贫时交,干戈忽相逐。 范 蔡 憎嫌人,卒自归鼎轴。”

海翻

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十数年一有之……俗呼为‘海翻’。”

荣耀

(1) 应得或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光荣;光彩或赞赏的习性

(2) 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3) 花木茂盛鲜艳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真淳

真率淳朴。 宋 俞文豹 《吹剑一录》:“ 老子 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谓其真淳如赤子尔。” 元 文逢原 《荆山璞赋》:“信太和之精粹,钟元气之真淳。” 秦牧 《艺海拾贝·两只青蛙》:“ 元好问 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就都是力主创作应以天然和真淳见长的。”

毫发

毛发,比喻些许(多用于否定式)

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毫发不爽

了无

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三代

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孩稚

亦作“ 孩穉 ”。幼年;幼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南朝 梁武帝 《移京邑檄》:“一朝齏粉,孩稚无遗,人神怨结,行路嗟愤。”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惟 积 洎 稹 ,幼遭閔凶。 积 未成童, 稹 生八岁,蒙騃孩稚,昧然无识。” 唐权 德舆 《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羈孤望予禄,孩穉待我餔。”

流血

(1) 人或动物的血液从伤口流出

伤口大量地流血

(2) 特指负伤或牺牲

本原

(1).根源,根由。《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説者谓 东汉 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钓竿上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若夫 娄师德 都督 丰州 ,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穀百万,无转餉和糴之费,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 汉昭帝 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础。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二》:“某行无錙磷,学有本原。材諝智谋,淑问惟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清 顾炎武 《与周籀书书》:“为山覆簣,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5).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