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其二

作者:清珙 朝代:元代

閒居·其二原文

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

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

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

诗词问答

问:閒居·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清珙
问:閒居·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閒居·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清珙的名句有哪些?答:清珙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六

参考注释

野望

谓在野外远望。 唐 杜甫 《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明 何景明 《过城南寺》诗:“出城春渐近,到寺日犹高;野望增楼阁,沙行散竹桃。”

依约

(1).依据;沿袭。《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2).仿佛;隐约。 唐 刘兼 《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隔江依约闻丝竹,往事悽辛话乱离。”

(3).大约;大概。 唐 元稹 《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宋 苏轼 《江神子》词之三:“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冯均 依约早到大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开什么会。”

(4).形容情意 * 。 元 舒逊 《感皇恩》词:“谁道小窗萧索?青灯相伴我,情依约。”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词:“芳草閒愁远,情依约,寸心刚被春拘管。”

松门

(1).谓以松为门;前植松树的屋门。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禪影,松门听梵音。” 宋 陆游 《书怀绝句》之一:“老僧晓出松门去,手挈军持取涧泉。”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

(2).指 松门山 。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 松门 。”《清一统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门山 在 新建县 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记》:‘其山多松,北临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镜,光明照人。’”

(3).指 松门峡 。 唐 杜甫 《返照》诗:“荻岸如秋水, 松门 似画图。” 仇兆鳌 注:“《十道志》:‘ 松门峡 ,在 夔州 。’”

高僧

道行修炼达到较高水平的僧侣

宋朝

春秋 时 宋国 公子,容貌甚美。后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左传·定公十四年》:“ 卫侯 为夫人 南子 召 宋朝 。” 杜预 注:“ 朝 , 宋 公子,旧通于 南子 。”《论语·雍也》:“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何晏 集解:“ 宋朝 , 宋 之美人而善淫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猕猴赋》:“沐兰汤而滋秽兮,匪 宋朝 之媚人。”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虸蚄能害稼不能害人,奸邪善害人。害稼者有时而稔,是不害也。虽有 祝鮀 之佞, 宋朝 之美,其害人也,可胜道哉!”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溪光

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 谢逸 《南歌子》词:“雨洗溪光浄,风掀柳带斜。”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亭之西,创水榭三楹,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摇几席。”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山路

山中小路

山路弯弯

歌声

声带经头腔和喉腔共鸣产生的乐音,与说话时声音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长与否;唱歌的声音

歌声飞出窗外

烟火

(1) 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3) 烟花

教贲四叫花儿匠来,做几架烟火。——《 * 》

(4) 祭祖时点的香火,借指后嗣

(5) 指烽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