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原文

北国亦知岐有夷,何尝烽火报惊危。
拥亶绝漠闻嘉语,缓带临边出好诗。
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已多时。
从今无事唯须饮,文字声名人自知。
平世功名路甚夷,不劳谈说更骑危。
早年拭目看成赋,近日收心闻琢诗。
古锦屡开新得句,敝貂方竞苦寒时。
南还欲向春风饮,寒柳凋枯恐未知。

诗词问答

问:《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北国

祖国的北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 * 《沁园春·雪》

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缓带

(1).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穀梁传·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杨士勋 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2).犹解带。《后汉书·鲍昱传》:“初, 德 被病数年, 昂 俯伏左右,衣不缓带。”

嗣岁

《诗·大雅·生民》:“载燔载烈,以兴嗣歳。” 毛 传:“兴来岁,继往岁也。” 郑玄 笺:“嗣岁,今新岁也。”后以“嗣岁”指来年、新的一年。 宋 苏轼 《杭州祷观音祈晴文》:“永惟嗣岁之忧,将有流离之惧。” 宋 苏辙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之一:“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已多时。”

三馆

(1). 汉武帝 时,丞相 公孙弘 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 平津侯 ( 公孙弘 )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閤,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 唐 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 宋 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欲三馆无素餐之人,四库无蠹鱼之简,千章万卷,日见流通。”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3). 宋 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多时

很长一段时间

恭候多时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声名人

有名望的人。 唐 杜甫 《客堂》诗:“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声名人文其事以自广。”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平世

太平清明的时代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谈说

议论;叙说

他们正谈说着,门开了

早年

多年以前,指人年轻的时候

早年丧偶

拭目

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视。《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颜师古 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也。”《南史·张融传》:“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宋 陆游 《上殿札子》:“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神道碑铭》:“羣公拭目,翩然南返。”

看成

(1) 认为或把…看作

把这个事业看成是愚蠢的

(2) 视…为

你把我看成傻瓜吗

近日

近来;刚过去的数日内

近日士大夫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收心

(1) 收起散漫放纵的心思

(2) 也指收起做坏事的念头,改邪归正

古锦

(1).年代久远的锦缎。

(2).见“ 古锦囊 ”。

开新

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得句

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苦寒

极端寒冷;严寒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凋枯

(1).凋谢枯萎。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鸿私浹幽远,厚泽润凋枯。” 唐 李白 《拟古》诗:“万物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三:“穷冬天地闭,霜野色凋枯。” 何其芳 《忆昔》诗之一:“始觉天然何壮丽,长留心曲不凋枯。”

(2).指人死亡。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