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作者:赵师侠 朝代:宋代

菩萨蛮原文

娇花媚柳新妆靓。
裙边微露双鸳并。
笑靥最多情。
春从两脸生。
香罗萦皓腕。
翠袖笼歌扇。
馀韵遏云低。
梁尘簌簌飞。

诗词问答

问:菩萨蛮的作者是谁?答:赵师侠
问:菩萨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菩萨蛮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师侠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师侠名句大全

赵师侠菩萨蛮书法欣赏

赵师侠菩萨蛮书法作品欣赏
菩萨蛮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新妆

(1) 女子刚修饰好的仪容

(2) 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裙边

(1).帽裙的边缘。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艳彩裙边出,芳脂口上渝。”

(2).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清 王韬 《瓮牖馀谈·龙瑞》:“《桂海虞衡志》云:状如龟黿而殻稍长,背有十二斤,黑白斑文相错,其裙边缺如锯齿。”

微露

(1).微微显露。 唐 李商隐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 茅盾 《子夜》五:“他的机警的眼光现在微露愤意,看定了 吴荪甫 的面孔。”

(2).微少的露水。 唐 皮日休 《三宿神景宫》诗:“素鹤警微露,白莲明暗池。”

双鸳

(1).一对鸳鸯。常用以比喻夫妻。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尒朱氏墓志铭》:“偃松千古,无寡鹤之悲;文梓百寻,还见双鸳之集。” 倪璠 注引《列异传》:“ 宋康王 埋 韩冯 夫妇,宿昔文梓生,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声音感人。” 宋 高观国 《玉楼春》词:“棹沉云去情千里,愁压双鸳飞不起。”

(2).指女子的一双绣鞋。 宋 吴文英 《风入松》词:“惆悵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宋 李演 《醉桃源》词:“双鸳初放步云轻,香帘蒸未晴。”

笑靥

(1) 微笑时颊部露出来的酒窝儿

相视开笑靥。——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2) 笑脸

(3) 古代女性装饰品(贴在脸上的小花)

最多

表示在数量上排名第一的事物。

例句: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两脸

脸上两颧附近的部位。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 阿宜 ,未得三尺长,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唐 李洞 《赠庞炼师》诗:“两脸酒醺红杏妬,半胸酥嫩白云饶。” 宋 程垓 《浣溪沙》词:“笑挽清风归玉枕,懒随缺月傍窗纱,羞红两脸上娇霞。”

香罗

绫罗的美称。 唐 杜甫 《端午日赐衣》诗:“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宋 孔平仲 《子明棋战两败输张寓墨并蒙见许夏间出箧中所藏以相示诗索所负且坚元约》诗:“古锦缀为囊,香罗裁作帕。” 明 黄子锡 《艳曲》诗:“学织九张机,香罗叠舞衣。”

皓腕

洁白的手腕。多用于女子。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壚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明 孙柚 《琴心记·当炉市中》:“壚边人似月圆时,皓腕空凝双雪姿。” 清 汤春生 《夏闺晚景琐说》:“翘解冰綃,衵衣全露,皓腕滑腻如脂。”

袖笼

指古代射箭时用锦帛所制的护袖。

歌扇

(1).歌舞时用的扇子。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 緑珠 歌扇薄, 飞燕 舞衫长。”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清 邹式金 《<杂剧三集>小引》:“今风流云散,舞衫歌扇,皆化为异物矣!”

(2).指歌女写上曲目的折扇。

遏云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能阻止云彩流动

梁尘

比喻嘹亮动听的歌声。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调絃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南朝 梁 萧统 《三妇艳》诗:“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良人且高卧,方欲荐梁尘。”参见“ 梁尘飞 ”。

簌簌

(1) 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大自然的语言》

(2) 形容流泪的样子

淑英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党员登记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