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崇节致语口号

作者:王义山 朝代:宋代

寿崇节致语口号原文

东极承颜肃紫宸,恩醲湛露燕群臣。
香传禁柳鸣球瑟,影颤宫花蔼缙绅。
璀璨祥光三殿晓,怡愉和气万年春。
明朝又纪流虹瑞,更效封人祝圣人。

诗词问答

问:寿崇节致语口号的作者是谁?答:王义山
问:寿崇节致语口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义山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义山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东极

(1).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 竪亥步 ,自东极至於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晋 左思 《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 扶桑 之中林,包 汤谷 之滂沛。” 唐 陆龟蒙 《和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巖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2).指 中国 东部边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 泰山 ,周览东极。”《魏书·百济传》:“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

(3).指 东海 。亦泛指东方大海。 唐 杜甫 《长江》诗之二:“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仇兆鳌 注:“东极,指 东海 。”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星临东极无分野,山入南荒有 沃焦 。”

承颜

顺承尊长的颜色。谓侍奉尊长。《汉书·雋不疑传》:“闻 暴公子 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晋书·孝友传序》:“柔色承颜,怡怡尽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庆寿册宝》:“ 寿皇 圣孝,冠絶古今,承颜两宫,以天下养。”

紫宸

(1).宫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 大明宫 内。 唐 杜甫 《冬至》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 紫宸 。”

(2).泛指宫廷。 明 沉鲸 《双珠记·邮亭失珠》:“纔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孙枝蔚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 紫宸 。”参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湛露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愿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吕延济 注:“湛露能润泽於物,喻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注:“湛,厚也。”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日月一何速,素秋坠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赋示武陵诸友》诗:“湛露沾花晓,长天照眼新。”

香传

香谱;花谱。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明 高启 《郊墅杂赋》之十二:“静里修香传,閒中録酒方。”

禁柳

宫中或禁苑中的柳树。 五代 李存勗 《歌头》词:“ 灵和殿 ,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宋 张炎 《渡江云·久客山阴王菊存问予近作书以寄之》词:“新烟禁柳,想如今緑到 西湖 。”

鸣球

谓击响玉磬。《书·益稷》:“戞击鸣球,搏拊琴瑟。” 孔 传:“球,玉磬。” 孔颖达 疏:“《释器》云:球,玉也。鸣球谓击球使鸣。乐器惟磬用玉,故球为玉磬。”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知我万里遥相投,暗蜩奏乐鏘鸣球。” 明 刘基 《遣兴》诗:“艳艳霜林张綺纈,琤琤风叶落鸣球。”

宫花

(1).皇宫庭苑中的花木。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五:“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 杜牧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置内署因寄书四韵》:“御水初消冻,宫花尚怯寒。” 金 蔡松年 《鹧鸪天》词:“解语宫花出画檐,酒尊风味为花甜。”《水浒传》第一回:“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2).科举时 * 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 宋 李宗谔 《绝句》:“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 嫦娥 翦就緑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簷低,一举成名天下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可笑那 杜丽娘 呵,识见浅,要夫壻宫花双颤险些儿被桃条打散梦中缘!”

(3).宫 * 制的花。供装饰之用。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缙绅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缙绅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璀璨

形容光彩夺目

阳光璀璨

祥光

祥瑞的光。象征吉利。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丰功厚利,无得而称,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 唐 骆宾王 《赋得春云处处生》:“槧日祥光举,疎云瑞叶轻。”《清史稿·天文志十四》:“癸丑年九月庚辰,日傍有青、红二气,对照如门,祥光四暎。”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 。《玉海·宫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 、 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 ,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华殿 、 文渊阁 、 东阁 诸大学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罢 中和殿 大学士,改为 体仁阁 ,以配三殿三阁之名焉。”

(3). 宋 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还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宫三殿》:“国朝有太皇太后时,并皇太后、皇后称三殿,其后,乘舆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怡愉

喜悦;和悦。《新唐书·柳宗元传》:“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宋史·孝宗纪赞》:“父子怡愉,同享高寿。”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本长者,居常怡愉简默,温温不见臧否。”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万年

极其久远的年代

明朝

〈方〉∶明天

封人

(1).古官名。《周礼》地官司徒的属官,掌守帝王社坛及京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春秋 时为典守封疆之官。《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 杜预 注:“封人,典封疆者。”

(2).复姓。 汉 有 封人婴 。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