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登盖海楼

作者:曾丰 朝代:宋代

广州登盖海楼原文

他求无可洗尘劳,盖海楼余百尺高。
十万人烟城缭绕,三千世界水週遭。
偏于物外有双眼,正以胸中无一毫。
非与海鸥强相入,海鸥元自是吾曹。

诗词问答

问:广州登盖海楼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问:广州登盖海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丰的名句有哪些?答:曾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可

(1).犹言无可无不可。《后汉书·仲长统传》:“任意无非,适物无可。”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触事无可。”

(2).不能,无法。《艺文类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淮牛渚津 水极深,无可算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 阎罗 包老 亦无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 冯云卿 到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3).犹言没有可以。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无可称述。”

洗尘

宴请刚从远道来的人

凡公私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谓之洗尘。——《通俗编·仪节》

在后堂安排筵席洗尘。——《水浒传》

秦老又备酒与他洗尘。——《儒林外史》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人烟

住户的炊烟,借指人家,住户

没有人烟

缭绕

(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三千世界

(1).“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玄德。”《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长老曰:‘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详“ 三千大千世界 ”。

(2).泛指宇宙。 唐 刘禹锡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二入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详“ 三千大千世界 ”。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海鸥

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

相入

(1).互相为用;彼此投合。《国语·周语下》:“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 韦昭 注:“不相入,不相为用也。” 宋 苏轼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莫年欲学 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 骆 ( 骆宾王 )答 裴 ( 裴炎 )书云:‘义士期於壮夫,忠臣出於孝子;既不能推心奉母,亦焉能死节事人。’ 骆 之器识如此,而 裴 以为浮躁浅露,彼方陈力牝朝,詎相入哉?”

(2).佛教语。犹包含。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 法藏 用这种繁琐的分析,说明缘起法之间有同体,有异体,在异体上又有相即(同一)和相入(包含)等关系。”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吾曹

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杨万里 《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 郭沫若 《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