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贼臣胡谦光

作者:阎尔梅 朝代:清代

绝贼臣胡谦光原文

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
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尘。
一笑置弗答,萧然湖水滨。
湖水经霜碧,树光翠初匀。
妻子甘作苦,昏晓役舂薪。
国家有废兴,吾道有诎申。
委蛇听大命,柔气转时新。
生死非我虞,但虞辱此身。

诗词问答

问:绝贼臣胡谦光的作者是谁?答:阎尔梅
问:绝贼臣胡谦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阎尔梅的名句有哪些?答:阎尔梅名句大全

阎尔梅绝贼臣胡谦光书法欣赏

阎尔梅绝贼臣胡谦光书法作品欣赏
绝贼臣胡谦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贼臣

(1).奸臣;乱臣。《管子·权修》:“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閒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史记·蒙恬列传》:“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 周公旦 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 唐 武则天 《臣轨》卷上:“五曰专权擅威,持操国事以为轻重,於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权,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清 谭嗣同 《致梁启超书》之三:“我圣上之命,悬於太后、贼臣之手, 嗣同 死矣! 嗣同 之死毕矣!”

(2).对敌寇之臣的贬称。 清 阎尔梅 《绝贼臣胡谦光》诗:“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尘。”

不自量

过高地估计自己

如此狂妄,太不自量

是故

因此;所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苏洵《六国论》

书招

书场的招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大东门 书场在 董子祠 坡儿下厠房旁,四面团座,中设书臺,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

同尘

(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 三国 魏 曹植 《帝尧赞》:“克平 共工 ,万国同尘。”

(2).比喻与万物一体。 唐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3).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4).同路;同行。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5).指混同;混杂其中。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 宋 司马光 《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经霜

(1).经过秋霜。 唐 杜甫 《怀锦水居止》诗之二:“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明 倪长圩 《秋日过张子读易居喜遇顾徐二子》诗:“江上蒹葭方浥露,洲前鸿雁正经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

(2).比喻历经考验或磨炼。 唐 白居易 《和<思归乐>》:“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作苦

(1).耕作辛苦。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拆》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儿妇朝侍食暮问寝,事姑者,其道如何?所短者,不能吝佣钱,自作苦耳。”

(2).感到痛苦。谓难受。《水浒传》第六七回:“哥哥忧得作苦,便请回山。”

昏晓

(1).犹晨昏,早晚。《晋书·文苑传·曹毗》:“故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出不极劳,处不 巢 皓。”《南齐书·东昏侯纪》:“干戈鼓譟,昏晓靡息。”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採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櫺,躬亲辨决。”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2).明和暗。指昼和夜。 唐 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仇兆鳌 注引 徐增 曰:“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词:“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盪割,更古木冷烟轇轕。”

(3).旦夕间,很短的时间。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作诗记餘欢,万古一昏晓。”

国家

(1) 长期占有一块固定领土,政治上结合在一个主权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实体;一种特定形式的政府、政体或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世俗国家

福利国家

* 国家

在中国,铁路属于国家

国家机器

国家监狱

国家银行

国家所有制

国家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大事

*

我们的权利受国家保护

国家之首

国家安全

(2) 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领土和一个政府的人民的共同体

中国是有成文宪法的国家

西方国家

新近独立的国家

国家的形势

这是个英雄的国家

(3) 由人民共同体所占据的土地

亚洲国家

殖民地国家

这个国家有几条大河

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

第三世界国家

他曾在许多国家居住过

美丽的国家

废兴

(1).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 清 洪昇 《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 《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诎申

(1).弯曲和伸展。《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 梁启雄 释:“詘申,即‘屈伸’。”《汉书·陈汤传》:“ 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

(2).喻控制和纵放。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裔介 先后所建白,於 满 汉 间,时有詘申控纵,其归皆以便 满洲 政府,为子孙帝王万世计。”

委蛇

见“逶迤”

大命

(1) 天命

(2) 帝王的命令

(3) 命脉,要害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柔气

指气质柔和的人。《礼记·乐记》:“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孔颖达 疏:“言先王节之使刚气者不至暴怒,感柔气者不至恐惧也。”

时新

(1) 某个时期最新的

时新的式样

(2) 指应时的食品

献上时新,略表寸心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