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步步高原文

五更里,架上金鸡叫。
路上行人俏。
方欲晓。
没底篮儿杖头挑。
跨风飚。
同赴蓬莱岛。
此个家风谁知道。
得也无衰老。
琅板敲。
碧波深处钓鲸鳌。
出波涛。
采就长生药。

诗词问答

问:步步高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步步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步步高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鸡叫

公鸡的啼鸣——亦称“鸡啼”

路上

(1) 路面上

路上没有一个行人

(2) 路中;旅程中

一路上要小心,别把东西丢了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没底

(1).没有底止。形容程度深。《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这事可糟了!糟很了!糟的没底儿了!”如:再能抱上个胖小子,就好得没底啦!2.心中无数;无把握。如:这事儿能不能办成功,我实在没底。

篮儿

篮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便有些村庄妇女赶到岸边,提个篮儿装些零星东西来卖。”

杖头

(1).手杖的顶端。 宋 陆游 《对酒戏作》诗:“杖头高掛百青铜,小立旗亭满袖风。”

(2).“ 杖头钱 ”的省称。指买酒钱。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阮宣 杖头, 毕卓 瓮下。”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谋成》:“不要説刼将来可以肥家,就是供我们酒貲,亦是好的。我每苦杖头告乏,取供潦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高 曰:‘……且君杖头空虚,亦不敢烦作东道主。’ 陈 固邀之曰:‘盃酒耳,亦无所费。’”

(3).泛指少量的钱。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无业游民,畧熟《西游记》,即挟渔鼓,诣诸姬家,探其睡罢浴后,演説一二回,藉消清倦。所给不过杖头,已足为伊餬口。”参见“ 杖头钱 ”。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此个

亦作“ 此箇 ”。这个。 宋 柳永 《甘草子》词:“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箇,单栖情绪。” 元 耶律楚材 《从圣安澄老借书》诗:“湛然寱语寄西堂,此个因缘果异常。”《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我有心兴 周 破 紂 安天下,吾待离了此个明君,恐无似 西伯侯 有仁德。”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得也

1.犹言得了。

2.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衰老

年老而精力、体质衰弱

碧波

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 李白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 五楼 之金策,浮 三湘 之碧波。” 唐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诗:“莲渚愁红荡碧波, 吴 娃齐唱采莲歌。” 明 胡其毅 《杨柳枝词和刘宾客韵》:“望去碧波魂欲断,红装驮马过桥时。” 清 查慎行 《西湖棹歌词》之八:“也道城中粧束好,碧波迴眼看梳头。”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阔水茫茫,金光灿烂的 天柱峰 就像沐浴在碧波万顷的人造海中。”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波涛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生药

采来没有经过精炼的中药;通常多指植物性的,如甘草、黄芪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