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原文

丹铅脱手尚依然,泪洒蛛丝对旧编。

南面百城如昨梦,河东三箧忆当年。

纵横鼠迹承尘上,零落苔花废砌边。

痛绝人琴今已矣,牙生从此竟摧弦。

诗词问答

问: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八

参考注释

丹铅

(1).指点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亦借指校订之事。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铅事点勘。”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二:“丹铅费永晷,麴糵殴深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 杨 子 用修 拮据坟典,摘抉隐微,白首丹铅,厥功伟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著书不为丹铅误,中有风雪老将心。”

(2).胭脂和铅粉。古代妇女化妆用品。 宋 陆游 《探梅》诗:“高标元合着山泽,絶艳岂復施丹铅。”

(3).借指妇女。《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奴等蒲柳陋姿,丹铅弱质。”

脱手

(1) 出手;离手

(2) 卖出

货物昨日已脱手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蛛丝

蜘蛛分泌物结成的丝。亦指蛛网。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诗:“世网掛士如蛛丝,大不及取小缀之。”

旧编

旧稿。 宋 刘克庄 《灯夕二首呈刘帅》诗之二:“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

南面百城

谓居王侯之高位而拥有广大的土地。旧时用来形容统治者的尊荣富有。《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词曲》:“填词之乐,详后《宾白》之第三幅,上天下地,作佛成仙,无一不随意到;较之南面百城,洵有过焉者矣。”

河东三箧

语本《汉书·张安世传》:“上行幸 河东 ,尝亡书三篋,詔问莫能知,唯 安世 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后指亡失的书籍。 清 宋荦 《<唐百家诗选>序一》:“及梓成,果大行於时,宝爱之者,比于吉光片羽,莫不思復得 河东 三篋,以覩其全焉。”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鼠迹

老鼠的足迹。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虫丝粘户网,鼠跡印牀尘。”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屐齿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跡多。” 明 高启 《京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

承尘

床上的帐幕;天花板

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金。——《后汉书·雷义传》

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痛绝

(1).彻底拒绝或戒绝。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徐州 使拜章,请为判官,授协律郎。 孝权 始不痛絶,詔下大悔,即诈称疾,不言三年。”如:励志痛绝恶习。

(2).悲痛到极点。《花月痕》第六回:“那壁厢人间痛絶,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里痴情恁奢!”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诗:“痛絶车书与形胜, 关 西还有几州存。” 清 王瑞兰 《<湘烟小录>题辞》:“不虞曇花现影,落叶归根,遽折连枝,使人痛絶。”

(3).痛恨到极点。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夫西人之入 中国 ,前此三百年矣。三百年不骇诧以为奇,独 湘 军既兴,天地始从而痛絶之。”

人琴

见“ 人琴俱亡 ”。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牙生

即 伯牙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匠石 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弦於 钟子 。”参见“ 伯牙 ”。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摧弦

相传古代 锺子期 听 俞伯牙 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 伯牙 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子期 死后, 伯牙 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絃”为悼念知音的典故。 清 王士禛 《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絶人琴今已矣, 牙生 从此竟摧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