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作者:董嗣杲 朝代:宋代

古意原文

山中有流泉,洗耳今无人。
树队互蒙密,鸟语交昏晨。
谁能观大运,达此秋与春。
生意自尔蕃,叶叶分光新。
藤蔓附女萝,兰茝披荒榛。
兴言混栖托,随迹安可伸。
悲哉倦游子,感寓徒酸辛。
荣枯了不计,老大将迫身。
潸然眼中泪,堕此衣上尘。
所耽轩裳故,殊失烟霞亲。

诗词问答

问:古意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古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流泉

(1).流动的泉水。《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 庭坚 被酒豪甚,竟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缨》之章。” 碧野 《雪路云程》:“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汇成的。”

(2).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隋书·刑法志》:“公平难遇其人,流泉易启其齿。”

洗耳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蒙密

茂密;茂密的草木。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草木蒙密,地气鬱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见垣下禾黍蒙密。”

鸟语

(1).鸟鸣声。《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葛卢 辩音於鸣牛。”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绿草如茵,林木参天,时闻清脆的鸟语。”

(2).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大运

(1).谓天命,上天的旨意。《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气,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后汉书·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文。”《隋书·天文志下》:“后 宣武 继崩, 高祖 以大运代起。”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岂非其节有餘而权不足,回斡大运、拨乱反正之方有所短耶?”

(2).指天体的运行。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二:“ 蓐收 肃金气,西陆弦海月……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 王琦 注:“大运,天运也。”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三:“阳和既代序,严霜变肃辰。大运有自然,彼苍非不仁。”

(3).犹时运。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九:“相逢藩篱雀,笑彼在尘泥;大运有时屈,壮志难与谐。”

(4).指好运。《红楼梦》第四三回:“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

(5).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称大运。大运用干支标记,各领五年。见 宋 昙莹 《珞琭子赋》卷上。

生意

(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自尔

(1).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东江 又西,与 利水 合……名曰 韶石 ,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 宋 苏轼 《上韩枢密书》:“自尔不復通问者,七年於兹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经七八日,渐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如神。”

(2).犹自然。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叶叶

叶叶片片的叶子

叶叶相交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分光

(1).分享别人的烛光。指得人之惠而不费人之财。《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2).形容极短的时光。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抚寸心而未改,指分光而永违。”

藤蔓

见“藤本植物”

女萝

亦作“ 女罗 ”。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 传:“女萝,菟丝,松萝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 王逸 注:“罗,一作萝。”《汉书·礼乐志》:“丰草葽,女罗施。” 唐 元稹 《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古直 《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广雅·释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四·松萝》。

荒榛

(1).杂乱丛生的草木。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诗:“品松位何高,翠宫没荒榛。”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

(2).引申为荒芜。《旧唐书·哀帝纪》:“ 洛城 坊曲内,旧有朝臣诸司宅舍,经乱荒榛。”

兴言

(1).语助词。《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兴言出宿。” 马瑞辰 通释:“兴言犹云薄言,皆语词也。”《隋书·高祖纪下》:“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引 唐睿宗 诏:“ 苏安恒 文学立身,鯁直成操……奄从非命,兴言軫悼,用惻于怀,可赠諫议大夫。”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之三:“且三千贯恩俸金,数百家之赋调,夺其膏血,奉此衰残。虽曰优臣以恩,乃是速臣之死,兴言及此,苟活何为。”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督师不能用将,何名督师。兴言及此,督将之肉其足食乎!”

(2).指告谕。 晋 左思 《魏都赋》:“圣武兴言,将曜威灵。”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王于兴言,阐肄威稜。”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陛下所以负扆兴言,思清敝俗者也。”

(3).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 晋 陆云 《答兄机》诗:“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觴。” 明 杨慎 《圣泉篇赠韩石溪》诗:“荒涂欣良会,兴言遂成篇。”

栖托

见“ 栖託 ”。

游子

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效《游子吟》

浮云蔽白曰,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浮云游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感寓

寄托感慨。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若 长安 之日, 太行 之云, 魏子牟 宫闕之心, 范文正 庙堂之忧,随所感寓,皆足以寄君亲之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诗‘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此感寓自然。”

酸辛

辛酸;悲伤痛苦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唐· 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大将

(1) 军衔。将官的最高一级

(2) 比喻某一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3) 高级将领的泛称

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潸然

流泪的样子

不觉潸然泪下

眼中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上尘

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 宋 宋祁 《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輒譔定记草,上尘省览。审若疎谬芜累,恐辱琬琰,伏望掇去,别咨名才。” 清 《与董樵书》:“形迹阻隔,悃款莫通。輒録数诗,上尘洞瞩。”

轩裳

(1).犹车服。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轩裳日待旦,閶闔凌云排。”

(2).指官位爵禄。 唐 元结 《忝官引》:“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追忆悔尤,滥轩裳之非据;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归。”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琴书笔砚为功课,轩裳倘来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称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阳道》诗:“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 明 刘基 《太公钓渭图》诗:“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五:“ 尧 时石户农,肯易轩裳苦。”

(4).用为对人的敬称。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