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感和程佛肩陈佐卿原韵八首·其五

作者:方鹤斋 朝代:清代

原文

经纶只在诈虞中,盟誓都如过耳风。

马齿不归中厩宝,鹿皮买尽蜀山铜。

抚摩盗贼难为子,饱死侏儒败乃公。

安得长谋纾魏绛,八音调叶似和戎。

诗词问答

问:《春日杂感和程佛肩陈佐卿原韵八首·其五》的作者是谁?答:方鹤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方鹤斋的名句有哪些?答:方鹤斋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参考注释

经纶

(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只在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诈虞

欺骗。 明 黄淳耀 《和赠羊长史》:“七雄昔横騖,君臣相诈虞。” 清 陈维崧 《见鸟为狸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嗟尔鸟来前,贵贱理则一;尔我无诈虞,何由被覊縶。” 郭沫若 《蜩螗集·渔翁吟》:“翁言价不知,两不相诈虞。十斤对十斤,不争分与两。”

盟誓

结盟立约;指盟约

过耳风

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富 ( 富弼 )、 韩 ( 韩琦 )、 司马 ( 司马光 )总孤忠,恳諫良言过耳风。”

马齿

(1).马的牙齿。《穀梁传·僖公二年》:“ 晋献公 欲伐 虢 。 荀息 曰:‘君何不以 屈 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 虞 也?’…… 献公 亡 虢 ,五年而后举 虞 。 荀息 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2).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看马齿可知马的年龄,故常以为谦词,借指自己的年龄。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犹怜马齿进,应念节旄稀。” 清 姚鼐 《毛俟园用仆<看桂>前字韵作诗见贻因复答之》诗:“君辈论文推马齿,世间相士贵鳶肩。”

(3).即马齿苋。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 宋 范成大 《初秋闲记园池草木》诗之五:“马齿任藏汞冷,鸿头自胜硫温。”参见“ 马齿莧 ”。

不归

(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中厩

亦作“ 中 ”。宫中的车马房。《穀梁传·僖公二年》:“ 虞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发中厩车载射士。” 颜师古 注:“中厩,皇后车马所在也。”

鹿皮

(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国语·齐语》:“ 桓公 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 吕湛恩 注:“ 陈祥道 《礼书》: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氏 曰:束帛,十端也。儷,两也。皮,鹿皮。” 何垠 注:“五两鹿皮,婚礼所用币也。”

(2).见“ 鹿皮冠 ”。

蜀山

蜀 地山岳的泛称。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 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 蜀 山千丈雪, 秦 岭万重云。”

抚摩

(1) 用指触摸

抚摸下巴

(2) 无目的地来回玩弄或移动

手在床边上来回抚摩着

贼难

残害使之受难。《逸周书·周祝》:“故木之伐也,而木为斧;贼难而起者,自近者。” 孔晁 注:“因木以伐木,因近以成贼。”

侏儒

(1)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矮子

(2) 形容个子矮小

奉化应方伯,在京与试,成绩很优;因为貌颇侏儒,未能列选。—— 阿英《明朝的笑话》

(3) 借指未成年人

(4) 指梁上短柱

乃公

(1).傲慢的自称语。犹今言你老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汉书·高帝纪》:“竖儒几败乃公事!”

(2).你的父亲。 清 金农 《卢郡掾官斋销夏即事有赠》诗之二:“济源水味恨难同,茶事殷勤羡乃公。”

迺公:对人自称的傲慢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汉书·张良传》:“ 汉王 輟食吐哺,駡曰:‘竖儒,几败迺公事!’令趣销印。”

音调

(1) 说话或吟诵诗文的腔调

音调铿锵

(2) 指发音的方式或音质

柔和的音调

和戎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 郁达夫 《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明 马銮 《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 郁达夫 《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