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故庐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送僧归故庐原文

投名新入社,卧病偶思归。

渡涧脱芒屦,扶藤下翠微。

寒松犹带雨,瘦骨不胜衣。

若见翁钻纸,当施百丈机。

诗词问答

问:送僧归故庐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送僧归故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僧归故庐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参考注释

投名

(1).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 天保 元年四月, 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 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 ,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 ,投名者千数。”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

(2).谓入籍。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

卧病

患病不起,躺在床上

思归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芒屦

芒鞋。 宋 苏轼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 王守仁 《龙潭夜坐》诗:“草露不辞芒屨溼,松风偏与葛衣轻。” 清 吴伟业 《赠同年嘉定王进士》诗之二:“彊饭却扶芒屨健,高歌脱帽酒杯狂。”参见“ 芒鞋 ”。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寒松

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陆绩 字 公纪 ” 裴松之 注引《姚信集》:“ 王蠋 建寒松之节而 齐王 表其里, 义姑 立殊俗之操而 鲁侯 高其门。”《晋书·庾阐传》:“伟哉兰生而芳,玉产而洁,阳葩熙冰,寒松负雪。”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 明 马銮 《聂隐娘》诗:“雄心到底愧寒松,何必藏名峯外峯。”

瘦骨

(1).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胡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

(2).指瘦弱的身躯。 唐 陆龟蒙 《记事》诗:“瘦骨倍加寒,徒为厚繒纊。” 清 纳兰性德 《昭君怨》词:“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清 陈梦雷 《东行口占》之二:“瘦骨可堪边地苦,敝裘寧耐朔风寒。”

不胜衣

(1).形容身体极瘦弱,连衣服都承担不起。语出《荀子·非相》:“ 叶公子 高 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词:“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沉郎 多病不胜衣。” 宋 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沉郎 清瘦不胜衣, 边老 便便带十围。”

(2).谦恭退让貌。《礼记·檀弓下》:“ 文子 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 郑玄 注:“中,身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南 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百丈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