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山

作者:严士贞 朝代:元代

葛仙山原文

连峰千仞插云间,真驭飘然迥莫攀。

丹井空存泉脉脉,灵坛惟见藓斑斑。

惊人仙鼠常跳踯,采药仙僮自往还。

我欲扪萝登绝顶,凌风长啸扣玄关。

诗词问答

问:葛仙山的作者是谁?答:严士贞
问:葛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葛仙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严士贞的名句有哪些?答:严士贞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八

参考注释

连峰

亦作“ 连峯 ”。连绵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横阶仍凿涧,对户即连峰。” 宋 苏辙 《游太山·四禅寺》诗:“古寺依巖根,连峯转相揖。” 郭沫若 《断断集·青年与文化》:“这种进展,就好像连峰一样,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云间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飘然

(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丹井

(1).丹石之井。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凿……续人髮以为绳,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炼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乳竇既滴沥,丹井復寥泬。” 唐 顾况 《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 许椽 仙居丹井在, 谢公 游策碧云深。”

泉脉

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覘星视农正。”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宋 梅尧臣 《汝州后池听水》诗:“春水泉脉动,分巖临涧源。”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土润泉脉肥,木落峯容瘦。”

灵坛

祭坛。《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於灵坛,一夜三烛。”《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躬自暴露,拜起灵坛,勤亦至矣。” 吕向 注:“灵坛,祈雨坛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圆邱上闢,奉苍璧於灵坛;方泽下凝,列黄琮於宝墠。”

斑斑

斑点众多的样子

血迹斑斑

惊人

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仙鼠

蝙蝠的别名。 唐 李白 《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余闻 荆州 玉泉寺 近 清溪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

跳踯

(1).上下跳跃。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跳躑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明 李东阳 《雨泊周家店》诗:“鱼虾跳躑随波涛,船底水声时泼泼。”

(2).比喻光阴迅速。 唐 元稹 《遣兴》诗之十:“光阴本跳躑,功业劳苦辛。”

采药

见“ 采药 ”。

亦作“ 采葯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仙僮

亦作“ 仙童 ”。1.仙人前执役的童子。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云笈七籤》卷八八:“仙童握节,侍女焚香。”

(2).用为对高雅隐士的僮僕的美称。《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 曰:‘有劳仙童传报: 刘备 专来拜见先生。’”

往还

去和来;往来

扪萝

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云 《送沉记室夜别》诗:“捫萝正忆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捫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宋 王安石 《九井》诗:“捫萝挽蔦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嶸。”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捫萝挽葛,时有至者。”

绝顶

(1) 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凌风

驾着风。 唐 韩愈 《鸣雁》诗:“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十:“竚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正是他们在那一面凌风飘动的党的红旗引导下,在战斗最前哨。”

淩風:乘风。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发凌风之迹。”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安得凌风翰,肃肃宾天京。”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玄关

住宅的正门

一打开玄关,随即迎上来太太的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