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楼

作者:杨学李 朝代:宋代

望云楼原文

楼前山色青如鬟,楼高夜映心斗寒。
推窗纵目纳吟思,倚槛爽气生眉端。
荒烟宿霭迷野甸,古崖怪石横惊渊。
城孤下瞰天蘸碧,日永坐听风鸣銮。
登临独慨城郭是,把酒一酹还三汉。
虽未如元龙高卧之百尺,已不减庾公步月之游观。
又何须黄鹤霄汉之浩渺,亦可相岳阳烟水之弥漫。
岿然独立贺江许,已矣楼中沸歌舞。
胜境无诗亦可羞,谩自檐楹庇风雨。
望云人远迹生尘,只有江流自今古。

诗词问答

问:望云楼的作者是谁?答:杨学李
问:望云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学李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学李名句大全

杨学李望云楼书法欣赏

杨学李望云楼书法作品欣赏
望云楼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心斗

以智力相角逐;竞争。语出《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鬭。” 成玄英 疏:“渴日不足,故惜彼寸阴,心与日鬭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吴仲卿秋虫》:“所以机中女,心鬭日月光。”

纵目

极目远望,尽目力

纵目四望

倚槛

犹倚栏。《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这女儿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槛凝神,或临街献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眉端

(1) 眉头;眉尖

愁上眉端

(2) 指书页的上端

荒烟

弥漫的烟雾

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宿霭

久聚的云气。 唐 张籍 《新城甲仗楼》诗:“睥睨斜光彻,阑干宿靄浮。”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安得发商飈,廓然吹宿靄。白日悬大野,幽泥化轻壒。” 宋 秦观 《沁园春·春思》词:“宿靄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

野甸

郊外;旷野。 明 李东阳 《送萧履庵之镇宁》诗之一:“暂喜山川经野甸,若为风雨住江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咱们这荒草野甸的穷棒子屯子,还能有啥好吃的?”

怪石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下瞰

俯视。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有 西明寺 僧陷在贼中……教 泚 造攻城云梯,其高九十餘尺,上施板屋楼櫓,可以下瞰城中。”《宋史·赵鼎传》:“ 荆 襄 左顾 川 陕 ,右控 湖湘 ,而下瞰 京洛 ,三国所必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路宛转峯罅,下瞰絶涧诸峯,在 铁船峯 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

日永

(1).指夏至。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故云。《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孔 传:“永,长也,谓夏至之日。”

(2).指夏天白昼长。《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郭璞 《夏诗》:“融风拂晨霄,阳精一何冏。闲宇静无娱,端坐愁日永。” 唐 韦应物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诗:“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明 夏完淳 《端午赋》:“朱明日永,丽节天中。”

鸣銮

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有时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文选·班固<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 李善 注:“《周礼》曰:巾车掌玉輅,以鑾和为节。 郑玄 曰:鑾在衡,和在軾,皆以金铃也。” 吕延济 注:“鑾,车上铃也。” 唐玄宗 《早渡蒲津关》诗:“鸣鑾下 蒲坂 ,飞旆入 秦中 。”《宋史·仪卫志二》:“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尽去戈戟、旌旗之制。” 元 王士熙 《次霍状元接驾韵》:“词苑恩波供染翰,秋风岁岁候鸣鑾。”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未如

(1).不如。 唐 岑参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诗:“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唐 高骈 《依韵奉酬李迪》:“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2).犹言无可奈何。 唐 耿湋 《酬畅当》诗:“几度曾相梦,何时定得书……且对尊中酒,千般想未如。”

元龙高卧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 许汜 与 刘备 论 陈元龙 , 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后以“元龙高卧”为怠慢客人之典实。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已不

见“ 已否 ”。

步月

(1).谓月下散步。《南史·王藻传》:“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 唐 杜甫 《恨别》诗:“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三人步月,身轻若飞仙。”

(2).词牌名。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宋 史达祖 的《梅溪词》,仄韵见 宋 施岳 的《梅川词》。

游观

犹游览。《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京师百司疲於应奉,而 高丽 人所至游观,伺察虚实,图写形胜,阴为 契丹 耳目。”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四》:“想古宗庙,既无像主,又藏於寝,盖不禁人游观。” 郑逸梅 《黄岳渊莳菊的回忆》:“逢到重阳前后, 岳渊 往往邀些词人墨客和社会名流,到他园中,啖野蔬,饮村酒,尽一日游观之乐。”

供游览的楼台。《史记·李斯列传》:“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汉 扬雄 《羽猎赋》序:“游观侈靡,穷妙极丽。”

游逛观览。《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穷游观之娱,极畋渔之懽。” 宋 曾巩 《拟岘台记》:“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叙宾朋之觴咏,述士女之游观。”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五章:“其专门之学,则自农、工、商、矿凡百实验之事,莫不备具,以备学者游观。”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黄鹤

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浩渺

广阔无边

江湖浩渺足春水。——赵孟頫《送高仁卿还湖州》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弥漫

布满;到处充斥着

弥漫着猜疑的气氛

岿然

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

岿然不动

岿然独存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胜境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名山胜境

檐楹

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羣鸟巢庭树,乳雀飞簷楹。”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望云

(1).犹望气。《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於事也。”

(2).仰望白云。谓仰慕君王。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因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宋 张方平 《乞致仕表》:“精騖紫宸,犹结望云之恋;迹还白社,终怀乐善之心。”

(3).仰望白云。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 唐 杜甫 《客堂》诗之二:“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姬素恋切所生,恒见望云兴叹。”参见“ 望断白云 ”。

(4).谓企求自由。《文选·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望云慙高鸟,临水愧游鱼。” 李善 注:“言鱼鸟咸得其所,而己独违其性也。”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清 梁逢辰 和韵:“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远迹

亦作“ 远跡 ”。1.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 ,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夫差 承 闔閭 之远跡,用 申胥 之训兵,栖越 会稽 ,可谓强矣。”《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长算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 李善 注:“迹,功业也。”

(2).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 李贤 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参见“ 远游 ”。

(3).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 颜师古 注:“远迹,远窜其迹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汉灵帝 时, 陈留 蔡邕 ,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蝝蝗弗起,豺虎远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为民牧者,能畜盗以捕盗,亦犹畜猴以嚙鼠,俾盗皆远迹,而不为民害。”

(4).踪迹远离尘世。谓隐居。《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吾少婴羸患,事鐘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 宋 曾巩 《冬望》诗:“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跡久此安蒿莱。” 清 黄景仁 《僧舍夜月》诗:“远跡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

见“ 远迹 ”。

生尘

(1).沾上尘埃。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柳永 《荔支香》词:“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天下无事日久,兵甲生尘。”

(2).形容中空无物。《东观汉记·范冉传》:“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金 元好问 《真味斋》诗:“麄饭寒虀老此身,高人那计甑生尘。”

(3).谓生鄙吝的尘想。 金 元好问 《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三月不见君,渴心欲生尘。”参见“ 生鄙 ”。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