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深居

作者:释元肇 朝代:宋代

寄冯深居原文

人世还如客路同,可堪垂老尚飘蓬。

旧年两向吴中见,今日相思白下东。

乌鹊桥边望明月,凤凰台上咏秋风。

满题红叶随流去,惆怅才高命不通。

诗词问答

问:寄冯深居的作者是谁?答:释元肇
问:寄冯深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寄冯深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元肇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元肇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参考注释

人世

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客路

(1).指外乡的路。 唐 皇甫冉 《赴李少府庄失路》诗:“月照烟花迷客路,苍苍何处是 伊川 ?”

(2).指旅途。 唐 戴叔伦 《江干》诗:“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之三:“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 李陵 。” 元 方回 《江行大雨水涨》诗:“客路由来但喜晴,山湥何况舟更行。” 明 徐熥 《寄弟》诗:“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可堪

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垂老

年将至老

飘蓬

随风飘荡的飞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杜甫《铁堂峡》

身世飘蓬

旧年

农历新年

他们过旧年更热闹

吴中

今 江苏 吴县 一带。亦泛指 吴 地。《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 ,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故友 李观 元宾 ,十年之前,示 愈 《别吴中故人》诗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 吴中 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余尉 ﹞诡辞以岁久剥落,将入 吴中 求国工装之以献。”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白下

(1) 南京的别称

(2) 南京西北的一条路

乌鹊桥

即鹊桥。神话传说,旧历七月初七之夜,乌鹊填天河成桥,以渡 牛郎 、 织女 相会。 唐 李郢 《七夕》诗:“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后以喻指男女相会或相会处。 唐 刘商 《送女子》诗:“青娥宛宛聚为裳,乌鹊桥成别恨长。” 唐 宋之问 《明河篇》:“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九:“乌鹊桥边河络角,鸳鸯楼外月西南。门前嘶马弄金衔。”参见“ 鹊桥 ”。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凤凰台

(1).古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南面。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凤凰臺 上凤凰游,凤去臺空 江 自流。” 王琦 注:“《江南通志》: 凤凰臺 ,在 江寧 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 元嘉 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羣附,时人谓之凤凰。起臺于山,谓之 凤凰臺 。山曰 凤臺山 ,里曰 凤凰里 。” 宋 刘过 《题润州多景楼》诗:“一朝放浪 金陵 去, 凤凰臺 上望 长安 。”

(2).古台名。在 甘肃省 成县 东南的 凤凰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凤溪水 ﹞上承 浊水 於 广业郡 ,南逕 凤溪 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闕, 汉 世有凤凰至,故谓之 凤凰臺 。” 唐 杜甫 《凤凰台》诗:“亭亭 凤凰臺 ,北对 西康州 。”

(3).指宫苑中的楼台。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臺。” 唐 沉佺期 《寿阳王花烛》诗:“可怜桃李树,更遶凤凰臺。”参见“ 凤臺 ”。

秋风

秋天的风

题红叶

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1) 唐宣宗 时中书舍人 卢渥 ,“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 卢渥 ,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作 韩渥 。(2) 唐玄宗 时 顾况 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 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覆唱和。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3) 唐德宗 时进士 贾全虚 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有 王才人 养女 凤儿 题诗,“笔蹟纤丽,言词幽怨”,诗云:“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全虚 见诗,为之流泪。 德宗 闻此事,因以 凤儿 赐 全虚 。事见 宋 王銍 《补侍儿小名录·凤儿》。(4) 唐僖宗 时儒士 于祐 与宫人 韩氏 红叶唱酬,后遂结为夫妇。事见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卷五载 张实 《流红记》。(5) 唐僖宗 时进士 李茵 尝游苑中,于御沟得宫娥 云方子 红叶题诗。后 茵 与宫娥同行诣 蜀 ,被内官 田大夫 拆散,“宫娥与 李 情爱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事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后以“题红叶”为吟咏情思、闺怨或良缘巧合之典。 宋 侯寘 《满江红》词:“谩彩牋、牙管倚西窗,题红叶。”亦省作“ 题红 ”、“ 题叶 ”。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宋 李演 《南乡子·夜宴燕子楼》词:“待觅琼觚藏綵信,流春。不似题红易得沉。”《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何处空题叶,谁家谩结褵。”

随流

(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

(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

(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独其形质亡耳。浩浩然随流平进,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通

(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