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十一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代

论诗三十首·十一原文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诗词问答

问:论诗三十首·十一的作者是谁?答:元好问
问:论诗三十首·十一写于哪个朝代?答:金代
问: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元好问名句大全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书法欣赏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书法作品欣赏
论诗三十首·十一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心声

(1)

(2) 心里的话,真诚的意愿

(3) 指思想感情与文采

自神

(1).谓文艺杰作,传神出于自然,不靠刻意雕饰。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盖絶句之作,本於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一:“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采 ﹞善绘画及塑像,虽居官。輒为人塑画自神。”

(2).自我神化;故弄玄虚。《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新唐书·方技传·张果》:“晦乡里世繫以自神,隐 中条山 ,往来 汾 晋 间,世传数百岁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

暗中摸索

在黑暗中寻找探索。亦比喻无人指引,独自探求。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许敬宗 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 何 、 刘 、 沉 、 谢 ,暗中摸索著,亦可识。’”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一:“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不告医者得病之由,令其暗中摸索,取死之道也。”《痛史》第八回:“於是三人徒步而行,暗中摸索,喜得这条路甚是僻静,看看走到天明。” 鲁迅 《书信集·致沉振黄》:“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暗中摸索。”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秦川

古地区名。泛指今 陕西 、 甘肃 的 秦岭 以北平原地带。因 春秋 、 战国 时地属 秦国 而得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 之军以向 宛 洛 ,将军身率 益州 之众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南朝 陈 徐陵 《关山月》诗之一:“关山三五月,客子忆 秦川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遥,八百里地 秦川 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王老九 《张老汉卖馀粮》:“要把咱的穷根斩,将来铁牛翻 秦川 。”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诗文赏析

  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总非真”)。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