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端叔岁晚书怀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和丁端叔岁晚书怀原文

嗟予不能知止如邴曼容,又不能毕昏如尚子平。
软红尘里白双鬓,坐见岁律空峥嵘。
催科抚字两何有,伎俩巳穷惭九九。
拔薤一本水一杆,多谢同朝金石友。
雪欺老病忽抵巇,西山冻裂不留薇。
诗坛老将更黩武,我巳碔北三穷追。
老怀不中数怊怅,急漉鹅黄翻瓮盎。
苛留残雪更些时,为我装严丽谯上。

诗词问答

问:和丁端叔岁晚书怀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和丁端叔岁晚书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知止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

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软红尘

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亦指繁华热闹的地方。 宋 卢祖皋 《鱼游春水》词:“软红尘里鸣鞭鐙,拾翠丛中句伴侣。” 金 元好问 《秀隐君山水》诗:“乌鞍踏破软红尘,未信溪山下笔亲。”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六十:“草鞋片,甘贫贱,不踏软红尘,常行芳草茵。” 梁启超 《雷庵行》:“京华十丈软红尘,繁樱团锦穠於云。”

坐见

犹言眼看着,徒然看着。 隋 卢思道 《听鸣蝉篇》诗:“一夕復一朝,坐见凉秋月。”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诗:“復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 秦 兵垒,遥闻 赵 将雄。”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五:“坐见 幽州 骑,长驱 河 洛 昏。”

岁律

岁时;节令。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昔者与君别,岁律薄将暮。”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宋 陆游 《严州祈雨青词》:“岁律肇,农功伊始。”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催科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上:“ 钱氏 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 、 徐鉉 尝使焉,云夜半闻声若麞麂号叫,及晓问之,乃县司催科耳。”《宋史·职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狱讼无寃、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

抚字

(1).抚养。《后汉书·列女传·陈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 穆姜 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过八九月,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 抱孙 与弟 翼孙 ,皆生於 王氏 ,而 程孺人 抚字之如己出。”

(2).谓对百姓的安抚体恤。《北齐书·封隆之传》:“ 隆之 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虽诚心未格于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明 区大相 《入罗滂水》诗:“直须勤抚字,勿使困征徭。”《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伎俩

(1) 手段;花招

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2) 技艺;本领

见他伎俩,飞 * 太祖。——明·佚名《英烈传》

九九

(1).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管子·轻重戊》:“ 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汉书·梅福传》:“臣闻 齐桓 之时,有以九九见者, 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 杨树达 窥管:“ 敦煌 木简载九九术,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 罗振玉 云:《孙子算经》乘法载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讫一一,末言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证。以木简及《孙子算经》证之,九九盖即乘法。其术始於九九,故称九九之术。”

(2).八十一,九之自乘数。 汉 扬雄 《太玄·首》:“陈其九九,以为数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轂。” 李善 注引《汉杂事》:“诸侯贰车九乘,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北史·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

(3).由冬至日起,历八十一日,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个九天。 唐 薛能 《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九九已从南至尽,芊芊初傍北篱新。”南至即冬至。 清 赵翼 《消寒》诗:“转眼消寒过九九,春光又到艷阳时。”

(4).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中宗》:“ 中宗 九月九日幸临 渭亭 登高…… 薛稷 得历字韵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5).指“阳九”、“阴九”之灾。《汉书·扬雄传下》:“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閔九九,伤牛山,宿心载违徒昔言。” 黄节 注:“《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閔九九谓閔阳九阴九之灾也。”

(6). 蒙古 、 满州 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为一九,至多为九九。凡献寿祝年,臣下贡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义。《清会典·理藩院·贡献》:“ 鄂尔 多斯 六旗, 乌喇特 三旗共进九九。计羊八十一隻,乳酒八十一瓶;餘二十五旗共进三九,计羊二十七隻,乳酒二十七瓶,由院查收,交与礼部。”

(7).泛指极多数。《平山冷燕》第六回:“曲径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九九还多。”

(8).一种枪的俗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一:“那时候,她正在娘家,枪是亲眼看见过,两棵崭新的九九大盖。”

拔薤

《后汉书·庞参传》:“拜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后以“拔薤”喻打击豪强。 唐 吴融 《和冯使君题所居》:“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宋 苏轼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拔薤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

一本

(1).同一根本。《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朱子语类》卷九:“主敬穷理,虽二端,其实一本。”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一》:“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奴是念着他们俩是一本之亲,而且老公公遗下的产业至今还没分析,论理应该供给他。”

(2).完全根据。《新五代史·职方考》:“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容,岂非一本於道德哉!”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发祥其德,无可以称;思所以报,一本於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於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

(3).表数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荀子·富国》:“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八月断其梢,减其实,一本但留五六枚。”《宋史·五行志》:“ 太平兴国 二年八月, 青城县 民家竹一本,上分双茎。”

(4).表数量。文件、奏章、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魏书·崔子元传》:“今缮写一本,敢以仰呈。”《北齐书·魏收传》:“及詔行 魏 史, 收 以为直置秘阁,外人无由得见。於是命送一本付并省,一本付 鄴下 ,任人写之。”《陈书·姚察传》:“ 后主 所製文笔,卷轴甚多,乃别写一本付 察 ,有疑悉令刊定。”《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河道总督平日又合他不对,便借此参了一本,革职拿问。”

(5).表数量。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倚翠偷期话。”

(6).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

多谢

(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同朝

(1).同僚。指同在朝廷任职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大夫三月而葬,同朝毕至。”

(2).一同朝拜。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愿贤士早脱白衣,同朝帝闕。”

金石友

友谊坚如金石的朋友。 唐 戎昱 《寄郑炼师》诗:“平生金石友,沦落向 辰州 。” 宋 杨万里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八:“一生海内金石友,万事人间牛马风。”

老病

(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 贤 七十餘,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抵巇

(1).《鬼谷子·抵巇》:“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陶弘景 题注:“抵,击实也;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繫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后用“抵巇”以指钻营。 唐 韩愈 《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宋 穆脩 《和秀才江墅幽居》之五:“抵巇非我事,大笑引 苏 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端以固权宠,谓之姦,可也。”

(2).攻讦,攻击。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李德裕论命令》:“宜其一朝去位,遂罹抵巇,皆自取之也。”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设使吾之所自立者,已自陷于颇僻,则小人之投间抵巇,其将何所不至哉!”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西人传教书》:“曩者洋人不靖,因我 粤 寇之难,抵巇捣虚,震惊京师。”

觝巇:犹钻营。 元 揭傒斯 《幽忧赋》:“乘机觚巘既不遗力兮,犹恐余顾而有他。”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冻裂

在重霜季节,由于树干的不平衡收缩使树干裂开

诗坛

诗歌界

诗坛盛会

老将

(1) 在某一行业从事多年而经验丰富的人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2) 指象棋中的将帅

黩武

滥用武力;好战

既累为 所败,犹攻之不已, 虞患其黩武,且虑得志不可复制,固不许行。——《后汉书·刘虞传》

穷兵黩武

穷追

(1).连续追击。《汉书·匈奴传上》:“前此者, 汉 兵深入穷追者二十餘年。”《清史稿·恭亲王常宁传》:“十一月,以击败 噶尔丹 不穷追,罢议政,罚王俸三年。” 左齐 《唤醒了的山城》:“在有利时机,我们又向尾追、阻截之敌,狠狠地打上一棍子,使敌人不敢冒进、穷追。”

(2).彻底追究。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穷追本末,究事之情。”

老怀

老年人的心怀。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韵》:“桃李何忙开又零,老怀易感扫还生。” 明 阮大鋮 《燕子笺·授画》:“骨肉团聚,聊慰老怀。” 叶圣陶 《穷愁》:“况吾母饮食弗周,度其老怀必有深痛至戚,惟以爱我弥甚,故不我告。”

不中

(1).不符合。《礼记·檀弓下》:“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孙希旦 集解:“不中谓不合法式。”《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适合,不适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后汉书·崔骃传》:“嗟呼!刑罚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宋 杨万里 《白菊》诗:“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餘白菊鬦霜浓。”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冯金堂 《挖圹》:“你光想着美的事,不考虑里边的困难总不中。”

(4).犹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5).没有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乐 ( 欒乐 )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汉 贾谊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诱女誓神前,口啮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举落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有个浑家 王氏 ,见丈夫试不中归来,把复姓为题,做个词儿。”

《易》卦六爻,分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两爻之位的谓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刚而不中。” 孔颖达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注:“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不中’。”

怊怅

悲伤不如意的样子

怊怅自失

鹅黄

指淡黄色

瓮盎

(1).陶制容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餘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宋 苏轼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扶桑大蠒如瓮盎,天女织綃云汉上。” 宋 黄庭坚 《送吴彦归番阳》诗:“黄花满篱落,白蚁闹瓮盎。”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哀駘不弃,瓮盎无遗。”

(3).谓卑视。 明 方孝孺 《李太白赞》:“粃糠万物,瓮盎乾坤。”

苛留

极力挽留。 宋 范成大 《爱雪歌》:“十步出门九步坐,儿女遮説相苛留。”

盘问扣留。《汉书·成帝纪》:“秋, 关 东大水,流民欲入 函谷 、 天井 、 壶口 、 五阮 关者,勿苛留。”《汉书·王莽传中》:“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周礼·秋官·环人》“门关无几”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门关不得苛留环人也。”

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些时

片刻,一会儿。 宋 毛滂 《蝶恋花·送茶》词:“醉色轻鬆留不可,清风停待些时过。” 明 冯梦龙 《山歌·比》附《劝郎歌》:“奴愿团圞到白头,不作些时别。” 清 纳兰性德 《一斛珠·元夜月蚀》词:“天公毕竟风流絶,教看蛾眉,特放些时缺。”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严丽

庄严华丽。《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殑伽河伽蓝》:“临 殑伽河 有三伽蓝,同垣异门,佛像严丽,僧徒肃穆。” 清 袁枚 《新齐谐·杨老爷召稳婆收生》:“ 凤袭裘 同僕下船,果至 冷水湾 。第宅严丽,进门,主人临轩而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