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原文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
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
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
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

诗词问答

问:弊庐遣兴,奉寄严公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弊庐遣兴,奉寄严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28_65

参考注释

野水

(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 元 黄庚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诗:“篱落鷄欲栖,野水牛已渡。”

(2).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双鹤在洛下余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内臣 张琪 果园中多荒秽,亦有野水。” 清 施闰章 《过湖北山家》诗:“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桥路

桥上路面。《南齐书·王敬则传》:“良由陂湖宜壅,桥路须通,均夫订直,民自为用。” 唐 杜甫 《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竹村

亦作“ 竹邨 ”。竹林茂盛的村庄。 唐 杜甫 《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唐 杜牧 《忆游朱坡四韵》:“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邨。”

轻粉

(1).无机化合物,成分是氯化亚汞,白色粉末。 唐 王贞白 《白牡丹》诗:“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轻粉》:“《实録》: 萧史 与 秦穆公 鍊飞云丹,第一转与 弄玉 涂之名曰粉,即轻粉也,此盖其始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水银粉》:“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

(2).略施粉黛。谓淡妆。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緑罗风卷皱。”

蜜蜂

一种社会群居性膜翅目昆虫( Apis mellifera ),为了生产蜂蜜和作为一个授粉者,经常进行家养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细论

详论。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奇事不胜纪,重游当细论。”

暇日

闲暇的时日

安得使予多暇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词源

语言成为(如一个词或词素)的历史、来源(常包括其史前史),从该语言成分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记载追溯其语音、书写和词义的发展;追溯它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分析拼成它的组成部分;鉴定它在其他语言中的同源词,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词在一种有记载的或假设的祖系语言中的共同的祖传形式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节制

(1) 限制;控制

发现难以节制她的胃口

(2) 指挥管辖

节制三军

皆属荣所节制。——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长者辙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避席

亦作“ 避廗 ”。1.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起立,以示敬意。《吕氏春秋·慎大览》:“ 武王 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廗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 李善 注:“《孝经》曰:‘ 曾子 避席。’廗与席古字通。”《汉书·灌夫传》:“已 婴 为寿,独故人避席,餘半膝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於是避席礼谢,深加敬叹。”《三国演义》第四回:“ 允 避席问曰:‘ 孟德 有何高见?’”

(2).指让席,以示敬意。《庄子·盗跖》:“謁者復通, 盗跖 曰:‘使来前!’ 孔子 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 盗跖 。”

(3).泛指离席。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觴客未毕,勿避席而起。”

(4).指逃席。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主人, 让 闻我主索地, 赵君 避席,主人反欲见伐。”

(5).犹离职。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永悟侍者》:“ 悟 曰:‘事既彰露,彼不宜復留。’遂遣出院。未几, 悟 亦避席,与之姪过 南康 。”

(6).回避,避退。 宋 洪迈 《夷坚志补·凤翔道上石》:“两屏相对,列于便殿燕几,他珍器百种皆避席。”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花面冲场,正生避席,非关倒置梨园,祇为从来雅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