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首

作者:释先 朝代:宋代

偈颂三首原文

小林三拜得吾髓,鹫岭拈花一笑新。
莫谓藏身无影迹,月明照见夜行人。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先
问:偈颂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先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先名句大全

释先偈颂三首书法欣赏

释先偈颂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拜

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 宣政 元年九月﹞詔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 赵翼 《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 郑玄 注:“三拜,示徧也。” 贾公彦 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鹫岭

(1). 鹫山 。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 雪山 罗汉之论, 鷲岭 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倪璠 注:“ 鷲岭 在 王舍城 ,梵云 耆闍崛山 是也。”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 尼邱 啟於 夫子 , 鷲岭 保於 释迦 。” 清 张芳 《黛史》:“ 鷲岭 之言,有色诸天,兼乎粗妙,形坠即欲,情超即禪,分界有三,本一境耳。”

(2).借指佛寺。 宋 苏轼 《海会殿上梁文》:“庶几 鷲岭 之雄,岂特 鵞湖 之冠。” 明 夏完淳 《题昆山水月殿》诗:“ 鷲岭 岧嶢 谷水 阴, 崑山 迢递快登临。” 清 纳兰性德 《桂》诗:“露铸鸞釵色,风薰 鷲岭 香。”

(3).指 杭州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 飞来峰 又名 灵鹫 ,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 鷲岭 鬱岧嶢,龙宫隐寂寥。”

拈花一笑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 灵山 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 迦叶尊者 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 *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 摩訶迦叶 。’” 明 通容 《祖庭钳锤录》附《宗门杂录》:“ 王荆公 语 佛慧泉禪师 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 梵王 至 灵山 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捨身为床座,请佛説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 金色头陀 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 *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 摩訶迦叶 。’”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后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劳詮諦。羡只羡你这乖菩萨,巧 阿弥 ,降魔秘诀授凭谁?”亦省作“ 拈花 ”。 清 钱谦益 《寄严道彻太守》诗:“ * 已悟拈花案,尺素争传倒薤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学簪花而捨拈花,何为不可;倩贝叶以充红叶,何便如之。”

藏身

躲藏;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

无处藏身

影迹

痕迹;踪影

又一天过去了,哪里都没有他的影迹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照见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见 孔明 肝胆,其肯发此言?” 明 李贽 《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藴皆空,本无生死可得。”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说得非常分明,这才可以照见 托尔斯泰 ,而且也照见那以 托尔斯泰 为‘卑污的说教者’的 中国 创造社旧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夜行人

旧小说中指夜间出行之武侠或窃贼。《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没甚计较,就学做夜行人,到也顺溜,手到擒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