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殿熊

作者:石宝 朝代:明代

上殿熊原文

熊上殿,昭仪趋,谁其当者冯倢妤。

玉颜岂能编虎须,不难一死遮乘舆。

孟阳登床信诳楚,亦有华泉逢丑父。

分明造次效忠贞,岂意婵媛成错迕。

傅姬手持黄纸来,昔何勇锐今何衰。

两朝泪湿黄金阶,宫中妒色亦妒才。

诗词问答

问:上殿熊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上殿熊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熊峰集卷二

参考注释

昭仪

古女官名。 汉元帝 始置。为妃嫔中的第一级。昭仪,言昭显女仪,以示隆重。 魏 晋 至 明 均曾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参阅《汉书·外戚传序》、《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玉颜

(1).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拟<青青河畔草>》诗:“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郑文焯 《谒金门》词:“早是君心难恃,恨不玉颜先悴。”

(2).对尊长容颜的敬称。《燕丹子》卷中:“ 丹 得侍左右,覩见玉颜,斯乃上世神灵保佑 燕国 ,令先生( 田光 )设降辱焉。”

(3).形容不老的容颜。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旧事》诗:“忆在 开元观 ,食柏练玉颜。” 明 宋濂 《杂体诗·效陆平原》:“君餐发灵和,神滋生玉颜。” 清 朱彝尊 《寿孟叟》诗:“玉颜长可驻,不藉蘂珠经。”

(4).形容和颜悦色。 宋 苏轼 《戎州》诗:“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乘舆

(1) 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2) 借指帝王

迎乘舆,公之职也

(3) 泛指车马

特听乘舆到坐

孟阳

(1).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

(2).春末夏初。《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琅琊王歌辞》:“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造次

(1) 慌忙;仓促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后汉书·吴汉传》

(2) 粗鲁,轻率

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后悔不来。——《红楼梦》

造次行事

效忠

亦作“効忠”。竭尽忠诚。 汉 王逸 《九思·守志》:“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効忠。”《新唐书·陆贽传》:“接不以礼则其徇义轻,抚不以情则其效忠薄。” 唐弢 《小卒过河》:“为了效忠主子,他只能横冲直撞,一往向前。”

婵媛

(1) 婵娟

(2) 牵连;相连

心婵媛而伤怀兮。——屈原《九章·哀郢》

错迕

(1).交错,错杂。《文选·宋玉<风赋>》:“耾耾雷声,迴穴错迕。” 李善 注:“错迕,错杂交迕也。”

(2).矛盾;错乱。 唐 杜甫 《石笋行》:“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北极偏高南极低,四时错迕乖寒暑。”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然而按旧谱,有时亦错迕。”

(3).违逆;不如意。 唐 杜甫 《新婚别》诗:“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明 高明 《琵琶记·临朝感叹》:“人事多错迕,羞彼双鸳鸯。” 清 黄景仁 《金缕曲·送杨才叔试令甘肃》词:“人説用才多错迕,我説此行偏好。”

黄纸

(1).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 宋 陆游 《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

(2).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每对,黄纸詔亲承。”

(3).指赦免的文告。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徧中外。”《明史·余珊传》:“乃近年以来,黄纸蠲放,白纸催徵,额外之歛,下及鸡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皇爷确实免过两省受灾州县钱粮,不过他们的本上说‘黄纸虽免,白纸犹催’。看起来小民未蒙实惠。”

勇锐

犹勇悍。《六韬·敌强》:“当明号审令,出我勇鋭冒将之士。”《后汉书·南匈奴传》:“ 张耽 性勇鋭,而善抚士卒,军中皆为用命。”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来新进勇鋭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民军虽勇鋭无匹,而武器不及 清 军之利。”

两朝

(1).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 、 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

(2).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 ,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 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妒色

亦作“妬色”。嫉忌美色。多指妻妒婢妾。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你兴心儿妬色。你是个做女的。”《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从嫁 锦儿 ,因通判夫人妬色,吃打了一顿,因恁地自割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