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

作者:黎廷瑞 朝代:宋代

原文

赤龙珊瑚推车出暘珊瑚谷,欲将珊瑚烛光烧珊瑚却珊瑚屋。
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
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诗词问答

问:《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的作者是谁?答:黎廷瑞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黎廷瑞的名句有哪些?答:黎廷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赤龙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珊瑚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烛光

(1) 烛炬的亮光

(2) 发光强度的旧单位。现改用“坎德拉”

黑龙

(1).神话中的黑色之龙。《墨子·贵义》:“且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 。” 高诱 注:“黑龙,水精也。”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 媧皇 受命,杀黑龙而定水位; 汉祖 乘机,斩白蛇而开火运。”

(2).指 黑龙江 ,借指我国 东北 一带。 马君武 《去国辞》之一:“ 黑龙 王气黯然销,莽莽神州革命潮。”

(3).指烟囱黑烟。《文汇报》1982.2.26:“目前,还有53根烟囱在闹市中心继续污染环境,会上对这53条‘黑龙’提出了治理规划。”

奋怒

震怒,盛怒。《汉书·王莽传上》:“忠臣孝子莫不奋怒。” 宋 苏洵 《吴道子画五星赞》:“赫烈奋怒,木石焚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斫蟒》:“见兄被噬,遂奋怒出樵斧,斫蟒首。” 许地山 《无法投递之邮件》:“他底脸黄瘦得可怕,除掉心情的奋怒和哀伤以外,肉体上底饥饿、疲乏和感冒,都聚在他身上。”

天池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海水

(1)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黔黎

百姓

愿黔黎其谁听,惟请死而获可。——潘岳《西征赋》

代为

代替别人做(某事)

代为保管

帝命

(1).犹天命。天帝的意志。《诗·大雅·文王》:“有 周 不显,帝命不时。”

(2).天子的命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夔 典乐,和神人; 龙 作纳言,出入帝命。”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旧 楚 ,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 明 刘基 《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

膏泽

(1) 滋润土壤的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曹植《赠徐干》

(2) 比喻恩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沃焦

(1).亦作“ 沃燋 ”。古代传说中东海南部的大石山。《文选·郭璞<江赋>》:“出 信阳 而长迈,淙 大壑 与 沃焦 。” 李善 注引《玄中记》:“天下之大者,东海之 沃焦 焉,水灌之而不已。 沃焦 ,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文选·嵇康<养生论>》“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晋 司马彪 曰:“一名 沃燋 ……在 扶桑 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尽,故名 沃燋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沃焦 之石,何气所然。” 清 邓旭 《钱塘看潮》诗:“伊昔惟闻东流之水无尽期, 沃焦 澒洞为漏巵。”

(2).古代传说中的异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东方有 螗螂 、 沃焦 。”

连阴

(1).连续阴天或连日阴雨。《汉书·鲍宣传》:“白虹虷日,连阴不雨。”《文选·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连阴盛农节,籉笠聚东菑。” 刘良 注:“连阴,久雨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先是 吕大防 请为赏花钓鱼之会,有詔用三月二十六日,而连阴不解。”

(2).谓树荫相连。亦指遮荫相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其竹林鱼池,侔於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鐘鼎成列,冠盖连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太和山日记》:“数抱松杉,连阴挺秀。”

寒雾

寒冷的雾气。 唐 王勃 《秋日别王长史》诗:“野色笼寒雾,山光歛暮烟。” 唐 李益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诗:“月落寒雾起,沉思浩通川。” 宋 欧阳修 《西园》诗:“平野见南山,荒臺起寒雾。”

地裂

(1).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后汉书·和帝纪》:“秋七月乙巳, 易阳 地裂。”《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绍兴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弘治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大风,西山水发,山崩地裂, 西湖 溢。”

(2).土地的裂缝。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望秋

(1).盼望秋收。《隋书·高祖纪上》:“谋新去故,如农望秋。”

(2).接近秋天。参见“ 望秋先零 ”。

天漏

谓雨量过多。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清 钱谦益 《苦雨叹》诗:“东南天漏何时好?一月愁霖失晴昊。”

二龙

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1)指 后汉 许劭 、 许虔 兄弟。《后汉书·许劭传》:“兄 虔 亦知名, 汝南 人称 平舆 渊有二龙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兄弟,曰:‘ 平舆 之渊,有二龙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荆枝擢秀,棣蕚生光,何止 平舆 之二龙,是为 贾 家之三虎。”(2)指 三国 吴 刘岱 、 刘繇 兄弟。《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若明使君用 公山 ( 刘岱 )於前,擢 正礼 ( 刘繇 )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涂,骋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3)指 南朝 梁 谢览 、 谢举 兄弟。《南史·谢举传》:“﹝ 举 ﹞与兄 览 俱预元会。 江淹 一见并相钦挹,曰:‘所谓“驭二龙於长涂”者也。’”(4)指 南朝 梁 刘孝义 、 刘孝胜 兄弟。 南朝 梁 简文帝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诗曰:“两 杜 昔夹河,二龙今出守。”(5)指 南朝 齐 柳惔 、 柳悦 兄弟。《南史·柳惔传》:“﹝ 惔 ﹞少与长兄 悦 齐名, 王俭 谓人曰:‘ 柳氏 二龙,可谓一日千里。’”(6)指 唐 乌承恩 、 乌承玼 兄弟。《新唐书·乌承玼传》:“﹝ 承玼 ﹞与族兄 承恩 皆为 平庐 先锋,沉勇而决,号‘辕门二龙’。”

行天

(1).行空,经行天空。《后汉书·马援传》:“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唐 韩愈 《春雪》诗:“入镜鸞窥沼,行天马度桥。”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涌地金芒发,行天玉镜流。” 林庚白 《首都饭店闻警》诗:“前军超海争擒贼,两队行天屡合围。”

(2).曲调名。《隋书·音乐志下》:“﹝太庙﹞送神礼毕五言,象《行天曲》。”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行天》, 贞观 中 侯尚书 妾 方 等善唱之,后有 郝三宝 者,亦能歌此,自谓不及。”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水火

指大小便

万宝

亦作“ 万寳 ”。 1.各种作物的果实。《庄子·庚桑楚》:“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陆德明 释文:“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 元嘉 本作‘万寳’。”《隋书·音乐志上》:“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清 姚鼐 《渡淮》诗:“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连村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2).犹万物。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寳增焕。”

诗文赏析


【原题】:
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