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晦日作·其四

作者:仝轨 朝代:清代

正月晦日作·其四原文

我生始一岁,祖母躬鞠之。

手自调饮食,卧起无暂离。

纤悉到衣履,拮据念载奇。

诸孙亦已多,我独育如儿。

八旬奄在迩,危疾势莫支。

惊闻驰一骑,暮踏荒山陲。

欲一视晨昏,扬鞭指燕逵。

三至市有虎,流言周公疑。

白云不可见,南望徒涟洏。

诗词问答

问:正月晦日作·其四的作者是谁?答:仝轨
问:正月晦日作·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仝轨的名句有哪些?答:仝轨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支韵

参考注释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祖母

父亲的母亲——亦称“奶奶”

饮食

(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卧起

寝卧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诸事。《汉书·苏武传》:“杖 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 宋 黄庭坚 《次韵答秦少章乞酒》:“岂如簞瓢子,卧起一牀书。”

纤悉

细致而详尽

衣履

衣服和鞋,泛指衣着

衣履不整

拮据

(1) 原指鸟衔草筑巢,鸟足(手)劳累

予手拮据。——《诗·豳风·鸱鸮》

(2) 后比喻经济窘迫

近来国家被抄以后,诸事运用不来,也是每形拮据。——《红楼梦》

手头拮据

诸孙

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踏荒

(1).实地察看灾情。 明 李东阳 《里河道中即事》诗:“隔岸人招浅,沿村吏踏荒。” 清 李渔 《连鬼骗有故倾家,受人欺无心落局》:“母亲道:‘又不水,又不旱,怎么会荒起来?’要 竺生 领去踏荒, 竺生 不肯。”

(2).踏勘荒地,以便开垦。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就像我们这些踏荒的人吧,我们眼里看到的,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哪片地可以开,哪片地现在还开不出来。”

山陲

山边。 唐 孟浩然 《送谢录事之越》诗:“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明 高启 《迁娄江寓馆》诗:“去年宅山陲,今年徙江干。”

一视

(1).看一下。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其 河 洛 图纬,一视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书·吴凑传》:“ 凑 叩鞍一视,凡指擿,尽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 荷生 瞥见上屋有个艷妆侍儿出来,凝眸一视,却是 红豆 站在帘边。”

(2).同样看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騫驴布韉与金鞍骏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与绣帷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可以一视矣。” 明 宋濂 《詹士龙小传》:“饮食衣服,一视诸子,外人不能辨。”

(3).全看;完全按照。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授经之士,或以独步胶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与否,曾不以是,一视其言行如何耳。”

晨昏

早晨和晚上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扬鞭

挥鞭。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贺敬之 《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三至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 注:“至谓一守而不变。”《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 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 * ,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 。’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 * 。’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 。’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 。’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

流言

广为流传而无根据或来源的说法

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礼记·儒行》

散布流言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 庄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 周公 。’”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 周公 。”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涟洏

亦作“ 涟而 ”。泪流貌。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捨畚悽愴,纵鍤涟而。”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儻使 平子 不出, 公纪 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烟烬俱灭。后之识者,无得而观,此予所以抚卷涟洏,泪尽而继之以血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拜已,长跽涟洏而告以故。”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南宫风惨怛,西渐泪涟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