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微雨原文

夜来淰淰浓云布,旋报霏微落甘㴻。

北方春雨殊艰致,总不虑多少是虑。

频叠方欣被沾润,终风乍听号古树。

从未徬徨望泽虚,终惜蓬勃驱云去。

岂缘迩来太顺时,使予戒满慎侯度。

诗词问答

问:微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微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七

参考注释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淰淰

散乱不定貌。 唐 杜甫 《放船》诗:“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仇兆鳌 注引 董斯张 曰:“淰淰者,状云物散而不定。”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翠亭亭别是清虚境,淰淰云花映。” 清 钱谦益 《十三夜》诗:“浴鸥汀渚层层出,没鸖溪田淰淰流。”

云布

(1).云气布散。《晋书·卫恒传》:“焕若星陈,鬱若云布。”《晋书·食货志》:“荷鍤赢粮,有同云布。”《云笈七籤》卷一一九:“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

(2).形容众多,到处都是。《文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吕延济 注:“星罗云布,言众也。” 唐 于季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九旗云布临 嵩室 ,万骑星陈集 潁川 。”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开南轩,奇峯云布。”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

霏微

(1).飘洒;飘溢。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云霏微而袭宇。”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石门而下,初势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沥,溅面洒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

(2).蒙蒙细雨。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 竇儼 《水论》﹞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 郭沫若 《烛影摇红》词:“霏微期过暑如蒸,空袭频投弹。”

(3).雨雪细小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元 刘伯亨 《朝元乐》曲:“这雪他初下霏微则是后渐疾,赤紧的风踅的雪急。”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五月 江 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聂绀弩 《林冲杨志合论》:“天冷了,窗外细雨霏微,窗纸叫风吹得飒飒地响。”

(4).迷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西湖 观月,秋爽最宜,烟波镜浄,上下一色。渔灯依岸,城角传风,山树霏微。” 清 顾炎武 《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诗:“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 毘陵 一雁飞。” 鲁迅 《呐喊·白光》:“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2) 特指中国黄河以北的地区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输》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沾润

(1).浸湿;滋润。《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一日,驰马从禽,忽值暴雨,而浮光裘略无沾润,上方嘆为异物也。”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诗:“如许英雄干劲足,渠成当在预期先。久渴之坡得沾润,从今岁岁是丰年。”

(2).比喻受益。《老残游记》第五回:“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存银之人或今日存入,明日支出,彼亦不得不为代劳,是不啻众人之总帐房,苟不予以沾润,谁乐为之?” 叶圣陶 《城中·在民间》:“认识文化,享用文化,在一般人至多只有一点一滴的沾润罢了。”

终风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毛 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同云冒山,终风振壑。” 宋 黄庭坚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既淫瘴之蔽天兮,忽终风之扬尘。”

徬徨

1.徘徊。来回行走。《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义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并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苏遏》:“一更已后,未寝,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宁貌。 明 李东阳 《夜过仲家浅闸》诗:“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拼命挣扎了许久,急得汗出如浆,心也徬徨无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蓬勃

繁荣,旺盛

迩来

最近以来

顺时

谓顺应时宜;适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我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李善 注:“顺时,应秋以征也。《礼记》曰:‘举事必顺其时。’” 唐 元结 《治风诗·至慈》:“故莫由莫已,顺时而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李炳彦 《三十六计新编·顺手牵羊》:“这里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来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战方案中没有具体考虑到的,具有来去顺路、夺之顺手、赢之顺时(有利于主要作战目标的完成,又出敌所料,能一举可歼)的特点,指挥员则应审时度势,灵活指挥。”

侯度

为君之法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侯,君也。……故又戒乡邑之大夫及邦国之君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有皇》诗:“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