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恁好

作者:沈受先 朝代:明代

越恁好原文

众合:何幸褒封至。

何幸褒封至。

宣麻降紫泥。

显父母荣子及妻。

恩光独照门楣里。

芳名竹帛期常继。

百年永远知无际。

诗词问答

问:越恁好的作者是谁?答:沈受先
问:越恁好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受先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受先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六十种曲 三元记 第三十六出

参考注释

众合

众合地狱的简称。佛教谓八大地狱之一。《顺正理论·辩缘起品》:“众多苦具,俱来逼身,合党相残,故名众合。”

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宣麻

唐 宋 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 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张元干 《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元 贡师泰 《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潍县 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紫泥

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奉 高皇帝 璽綬” 李贤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纽……皆以 武都 紫泥封之。”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封紫泥於璽禁,传墨令於银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古印文作白字,盖用以印泥,紫泥封詔是也。”后即以指诏书。 南朝 梁 沉约 《为始兴王让仪同表》:“徒尘翠渥,方降紫泥,以兹上令,用隔下情。”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紫泥欲下早蝉蜕,掉头不肯随东封。”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恩光

犹恩泽。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如臣宠荣,岂足为諭,慙惶踊跃,进退难安,拜受恩光,战汗交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则祈保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

独照

谓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认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元 马臻 《自适》诗:“我心苦用拙,绵绵抱独照。”

门楣

(1) 门框上部的横梁

(2) 门第

芳名

(1) 敬辞,称年轻女子的名字

(2) 美好的名声

芳名永垂

竹帛

(1).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永远

永久;长远

永远年轻!

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