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五日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适新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东壁图书贮景阳,新颜后殿学诗堂。

缘收赵宋君臣迹,企想姬周礼乐场。

真弆宁誇多乃富,赝祛无碍论从详。

相于有咏仍联席,可识不为犹面墙。

诗词问答

问:《正月五日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适新题学诗堂用以联句并成是什·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三

2. 后宫左右列十二景阳在左末向为贮图书之处

参考注释

东壁

(1).室东侧的墙壁下。《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復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2).指东壁上。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二:“去时无一物,东壁掛胡牀。”

(3).指东隔壁的房屋。 明 李贽 《南询录叙》:“ 赵老 以内翰而为诸生谈圣学於东壁,上人以诸生而为诸生讲举业於西序。彼此一间耳,朝夕声相闻。”

(4).东边。《水浒传》第七六回:“东壁一队人马,尽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缨青马。”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 晋 张华 《杂诗》:“东壁正昏中,固阴寒节升。”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离宫在南则壁在室东,故称东壁。”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唐 张说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休夸东壁图书府,赛过西垣翰墨林。”

图书

(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指河图洛书

(5) 图册

景阳

(1).人名。相传其人好淫。《淮南子·氾论训》:“ 景阳 淫酒被髮,而御於妇人,威服诸侯。” 北齐 刘昼 《新论·利害》:“虓虎在前……路有 西施 ,虽淫如 景阳 ,则目不暇视。”

(2). 南朝 宫名。 齐武帝 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后人因用以为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 兵合戍楼空。” 唐 温庭筠 《照影曲》诗:“ 景阳 粧罢琼窻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清 赵翼 《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诗:“何须 景阳 催晓妆,岂但 枫桥 惊夜泊。”参见“ 景阳鐘 ”。

后殿

(1).宫中后面的殿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常朝值雨,则改御后殿。”

(2).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汉书·舆服志上》:“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旧唐书·昭宗纪上》:“且战且行,出 通化门 ,由 七盘 路之 商州 ,又令义儿 张綰 为后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李嗣源 率军向 开封 ,使 石敬瑭 为 先锋 , 李从珂 为后殿,进入 开封城 。”

(3).指后盾。 赵树理 《三里湾·非他不行》:“ 登高 见战不胜他,退也退不出来,正在为难, 玉梅 恰巧给他作了后殿。”

(4).最后,末端。 唐 王勃 《山亭兴序》:“下官以词峰直上,振笔札而前驱,高明以翰苑横开,列文章於后殿。”

赵宋

指 宋 朝。因皇室姓 赵 ,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赵宋 诸帝,雅意文墨。” 清 郑燮 《道情》诗之八:“金粉 南朝 总废尘, 李唐 赵宋 慌忙尽。”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企想

犹想望。 晋 潘岳 《射雉赋》:“甘疲心於企想,分倦目以寓视。” 唐 李程 《华清宫望幸赋》:“徒企想以忡忡,復怀慕而耿耿。”

姬周

周 朝。《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未若 姬周 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皇世语言简朴,或徒有义训,未造正文。逮及 姬周 ,则有一训而数文者。”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相于

相厚;相亲近。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巽》:“患解忧除,皇母相於,与喜俱来,使我安居。”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夫 尧 舜 之相於,人也,非戈与伐也。” 汪继培 笺:“相於,亦相厚之意矣。” 五代 齐己 《酬王秀才》诗:“相於分倍亲,静论到吟真。” 清 黄景仁 《余伯扶少云昆仲施大雪帆消寒夜集分赋》诗:“即此足相於,那觉在尘堁。”

联席

在同一张桌子上

联席会议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面墙

(1).《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孔 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 孔颖达 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覩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后因以“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 邕 ﹞新来入朝,不更郎承,摄省文书,其由面墙。”《后汉书·左雄传》:“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凿壁且偷光,寸阴休旷……免使他年悔面墙。” 清 钱谦益 《江阴李贯之七十序》:“ 贯之 经明行修,忘贫屏贵,使乡邦之士友,有所矜式考问,而获免於面墙。”

(2).谓静心修养。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駟马终题柱,诸生悉面墙。”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禪门澹泊无心地,世事生疎欲面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