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南枝

作者:叶宪祖 朝代:明代

锁南枝原文

我闻名久。

会面难。

今朝始识贾浪仙你难道。

有意习枯禅竟。

无心事轩冕如今大比将近。你及早把。

精蓝远梵呗捐。

整儒冠事鏖战。

诗词问答

问:锁南枝的作者是谁?答:叶宪祖
问:锁南枝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叶宪祖的名句有哪些?答:叶宪祖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鸾鎞记 第十九出

参考注释

闻名

(1) 著名;有名

举世闻名

(2) 听到名声

闻名不如见面

会面

见面

我约定了星期天和他会面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浪仙

唐 诗人 贾岛 的字。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冷澹闻 姚监 ,精奇见 浪仙 。” 前蜀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人言格调胜 玄度 ,我爱篇章敌 浪仙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 曲江 之清远, 浩然 之简淡, 苏州 之閒婉, 浪仙 之幽奇,虽初、盛、中、晚,调迥不同,然皆五言独造。”

难道

莫非,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

难道现在证据还不够吗?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枯禅

(1).指老僧。 宋 陆游 《闲味》诗:“身似枯禪谢世尘,岂容收敛强冠巾。” 元 戴表元 《陪阮使君游玉几》诗:“花满车茵酒满船,乱云堆里访枯禪。”

(2).枯坐参禅。 明 王廷相 《雅述》上:“今乃以圣人言语并其动作而为末焉,其亦不思甚矣。推此意也,真欲枯禪白坐以见性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动》:“推其意,将必有以枯禪入定,始谓之吉矣。” 古直 《冷圃曲》:“有时冥坐类枯禪,中心惄惄如忧煎。”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洗心久欲学枯禅’--哥哥,你是要做和尚吗?”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将近

将要接近某数字或情况

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及早

赶早;趁早

生了病要及早治

精蓝

佛寺;僧舍。精,精舍;蓝,阿兰若。 宋 高翥 《常熟县破山寺》诗:“古县沧浪外,精蓝縹緲间。” 元 戴表元 《题东玉师府所藏<潇湘图>》诗:“今日精蓝方丈地,倚窗眠看 洞庭山 。” 清 吴伟业 《代具师答赠》诗:“早得此贤开讲席,便图作佛住精蓝。”

梵呗

佛教谓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原夫梵唄之起,亦肇自 陈思 。” 宋 陆游 《游卧龙寺》诗:“君不见 天童 径山 金碧浮虚空,千衲梵唄层云中。” 清 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词:“空山梵唄静,水月影俱沉。” 朱自清 《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课,送来梵呗的声音。”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鏖战

激烈地战斗;竭力苦战

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新唐书·王翃传》

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军队为了从封建地主阶级手里把土地夺回来,和帝国主义的军队、剥削者的军队在这上面鏖战过。——秦牧《土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