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作者:卢纶 朝代:唐代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原文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
彩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执珪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
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诗词问答

问: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的作者是谁?答:卢纶
问: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卢纶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76_43

参考注释

露幕

营帐,幕府。军旅行无常处,所在为营,故称。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露幕拥簪裾,台庭饯 伯鱼 。”

簪裾

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南史·张裕传》:“而 茂陵 之彦,望冠盖而长怀;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叹。”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 星桥 拥冠盖, 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消息》诗:“嗟尔有顽父,所志在簪裾。”

台庭

指宰辅重臣之位。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及登台庭,亟言大事,诚贯理直,感通神祇。”

伯鱼

(1). 孔子 的儿子 鲤 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 陈亢 问於 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高堂倚门望 伯鱼 , 鲁 中正是趋庭处。”

(2). 汉 第五伦 的字。 伦 历官 会稽 太守、 蜀郡 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唐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诗:“露幕拥簪裾,台庭饯 伯鱼 。”

彩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沉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银诏

帝王诏书的美称。 唐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诗:“綵衣人竞看,银詔帝亲书。”

当元

亦作“ 当原 ”。当初。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楔子:“陛下当元本只是弔民伐罪,今来有罪的伐了,有功的赏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姑姑,当原你从小出家,还是有丈夫出家?”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他当原也是没奈何,被强来,赴选科。”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这也不是神图佛像,敢是当元的画工有甚缘故。”

为臣

指臣位,官职。《孟子·公孙丑下》:“ 蚔鼃 諫於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赵岐 注:“三諫不用,致仕而去。”

二疏

亦作“ 二疎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执珪

见“ 执圭 ”。

夫君

(1) 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2) 朋友

探题

文人用抽签方式分题赋诗。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探题多决胜,饌玉每分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韩上桂》:“《列朝诗集》: 孟郁 ……为诗赋多倚待急就,方与人纵谈,大噱呼号,饮博探题,次韵纸上,颯颯然如蚕之食叶。”

决胜

决定胜负

决胜千里之外

馔玉

珍美如玉的食品。语本《文选·左思〈吴都赋〉》:“矝其宴居,则珠服玉饌。” 李周翰 注:“玉饌,言珍美而比於玉。” 唐 李白 《将进酒》诗:“鐘鼓饌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復醒。” 宋 梅尧臣 《和挑菜》:“挑以寳环刀,登之饌玉筵。”

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甑尘

见“ 甑尘釜鱼 ”。

榆荚钱

汉 代一种轻而薄的钱币。因形似榆荚,故名。《魏书·高谦之传》:“ 汉 兴,以 秦 钱重,改铸榆荚钱。” 宋 董逌 《钱谱·货钱》:“ 汉 兴,有榆荚钱以前,钱重难用,更铸榆荚小钱,以一当百,状如榆荚。”参见“ 榆荚 ”。

花雪

(1).即霰。俗称雪珠。《宋书·符瑞志下》:“ 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史臣按,《诗》云:‘先集为霰。’《韩诗》曰:‘霰,英也。’花叶谓之英。《离骚》云‘秋菊之落英’, 左思 云‘落英飘颻’,是也。然则霰为花雪矣。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2).指柳絮。 宋 张先 《千秋岁》词:“ 永丰 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明朝

〈方〉∶明天

心断

犹心碎。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思旧都兮心断,怜故人兮无极。”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北史·隐逸传·崔赜》:“ 蓝田 令 王曇 於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幘。”

(3).容貌美丽的人。《晋书·卫玠传》:“﹝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楷 ﹞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元稹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谢逸 《南歌子》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睹卿半面,长繫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鈿箜篌。”

(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张先 《菩萨蛮》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

(5).仙女。 唐 贾岛 《登田中丞高亭》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