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九日诗

作者:李廌 朝代:宋代

和人九日诗原文

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
悲秋不奈黄花好,落帽谁怜白发生。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登临府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诗词问答

问:和人九日诗的作者是谁?答:李廌
问:和人九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廌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陶令宅

晋 诗人 陶潜 的家宅。后用指隐者居所。 唐 顾非熊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诗:“今朝 陶令 宅,不醉却应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前章纪广济仓事》词:“种柳已成 陶令 宅,散花更满 维摩 室。”

悲秋

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闲庭欹枕正悲秋。——刘兼诗

不奈

(1).无奈。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不奈君王容鬢衰,相存相顾能几时。” 宋 范成大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诗:“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明 高启 《送衍师还相川》诗:“道心深悟俱浮幻,不奈诗名满世传。”

(2).不耐,忍受不了。 唐 陆畅 《解内人嘲》诗:“须教翡翠闻 王母 ,不奈乌鳶噪鹊桥。” 宋 王安石 《红梅》诗:“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落帽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 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 温 燕 龙山 ,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韩鄂 《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钱起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臺懒,病里谁传落帽狂。”

发生

(1) 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生事故

村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2) 出现

成功的婚姻不会自动发生,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 产生、兴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远岫

远处的峰峦。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宋 曾巩 《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谿鱼鸟付新诗。” 明 文徵明 《病中怀吴中诸寺·天王寺寄南洲》诗:“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弔荒宫上小丘。”

细雨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丹叶

红叶。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或採丹叶,或拾翠条。” 唐 李益 《寄令狐相公》诗:“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 宋 陆游 《过邻家》诗:“夕照明丹叶,秋风老白苹。”

新晴

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 潘岳 《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吴组缃 《山洪》十:“这是个新晴的极好天气。”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寰区

天下;人世间。《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八:“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絶风流相国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四折:“ 玄德公 声播寰区,名传海宇,德胜英杰,才超俊士。”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区。”

轮更

轮流打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头门告示》:“其鼓楼更夫,每晚派定五人,轮更交替。每更鼓点俱要按定时刻分明,直至黎明攒点。”

上征

(1).上升。《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明 乌斯道 《泽畔》诗:“上征天无风,远游橐无金。”

(2).引申为向前发展。 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后世学人,或更上征而无底极,然十九世纪末之言进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

(3).谓溯流而上。 汉 冯衍 《显志赋》:“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济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护歌》:“ 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4).指 春秋 时 吴 、 越 、 楚 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宋 、 郑 、 鲁 、 卫 、 陈 、 蔡 执玉之君皆入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