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班字三首

作者:晁说之 朝代:宋代

再和班字三首原文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闲。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诗词问答

问:再和班字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晁说之
问:再和班字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说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说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羣士,超然絶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其他名师硕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盖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难解

不易分开;不易搞清楚

难解的秘密

韩康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一:“ 韩康 ,字 伯休 , 京兆 霸陵 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於 长安 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餘年。时有女子买药於 康 ,怒 康 守价,乃曰:‘公是 韩伯休 邪,乃不二价乎?’ 康 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遯入 霸陵山 中,博士公车连徵不至。”事亦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南朝 陈 徐陵 《长安道》诗:“ 韩康 卖良药, 董偃 鬻明珠。”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 韩康 虽復在人间, 王霸 终思隐巖竇。” 唐 白居易 《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病添 庄舄 吟声苦,贫欠 韩康 药债多。”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市中问 韩康 ,药肆在何许。”

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可憎

令人厌恶憎恨

可憎的敌人还是向战士们接近

得解

(1).获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太祖 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 中牟 ,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2).犹言解悟,领会。《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开宝函之奥典,阐金字之微言,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莫不皆悟无生,咸知忘想,随类得解,俱会真如。”

(3).德行和才能。得,通“ 德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惭耻这身无得解,大王宠念赴(副)乾坤。” 蒋礼鸿 通释:“‘得’是‘德’的假借字……‘解’是才能。”

谓获得乡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士人获乡荐亦曰得解。”《宋史·选举志二》:“时诸道贡籍多燬於兵,乃詔转运司令举人具 元符 以后得解、升贡、户贯、三代、治经,置籍于礼部,以稽考焉。”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三》。

乎来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疑问和感叹。《孟子·离娄上》:“﹝ 伯夷 ﹞闻 文王 作,兴曰:‘盍归乎来?’”《孟子·尽心下》:“ 孔子 在 陈 曰:‘盍归乎来?’”一説“来声,矣声通”,“来”读为“矣”。参阅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

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练气功

(2) 时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3) 〈方〉∶泛指将来某个时候

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要须

(1).必须;需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寧,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 宋 李纲 《又与张相公书》:“昨日得报,止遣水军屯 蘄阳 ,要须 九江 有兵与之相照应,乃为得策。”

(2).必定;总会。 唐 雍陶 《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 宋 苏辙 《病后》诗:“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清 顾炎武 《祖豫州闻鸡》诗:“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