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

作者:沈约 朝代:南北朝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原文

侧闻上士说。
尺木乃腾霄。
云骈不展地。
仙居多丽樵。
卧待三芝秀。
坐对百神朝。
衔书必青鸟。
佳祜信龙镳。
非止灵桃实。
方见大椿凋。

诗词问答

问: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的作者是谁?答:沈约
问: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沈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侧闻

从旁听到。谓传闻,听说。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侧闻 屈原 兮,自沉 汨罗 。”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侧闻 阴山 胡儿语,西头 热海 水如煮。”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侧闻 酿泉 水,云可醒人心。”亦用作谦词。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罢駑,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 郭沫若 《归去来·到浦东去来》:“他( 张发奎 )很慷慨地和慰劳队诸人握手言欢,我也侧闻了他的高论。”

上士

(1) 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2) 指贤能之士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

尺木

(1).古人谓龙升天时所凭依的短小树木。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谓龙从木中升天也。”《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当与卿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问 慈 曰:‘……﹝卿﹞天下智士也,但所託未得其人。射钩斩袪,古人不嫌。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出教曰:‘龙欲腾翥,先阶尺木者也。’” 唐 刘禹锡 《薛公神道碑》:“文馆入仕,幽龙未光,尺木为阶,啾然欲翔。”或谓“尺木”是龙头上如博山形之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2).比喻登仕的凭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苏参政简 登科时, 宋尚书 白 为南省主文;后七年, 宋 为翰林学士承旨,而 苏 相继入院,同为学士。 宋 尝赠诗云:‘昔日曾为尺木阶,今朝真是青云友。’”

腾霄

腾空,冲天。 南朝 梁 沉约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侧闻上士説,尺木乃腾霄。云駢不展地,仙居多丽譙。” 宋 苏轼 《辨道歌》:“水精池产红莲花,赤龙腾霄惊盘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蛰龙》:“﹝龙﹞又一折反,霹靂震惊,腾霄而去。”

云骈

(1).传说中仙人的车驾。 南朝 梁 沉约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云駢不展地,仙居多丽譙。”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叙》:“或为真人之友,或为天帝之宾,倏忽而龙驾来迎,参差而云駢遐迈者,则 谷希 、 长里 、 青光 、 赤松 之例是也。”《宋史·乐志十五》:“云駢万里归真室,上应泰阶平。”

(2).祥云聚集。《宋史·乐志十二》:“肃若其承,云駢星曜。”

仙居

(1).仙人住所。亦借称清静绝俗的所在。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 贺上人 迴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明 陈钟盛 《蓬莱阁记》:“夫 蓬莱 境界号称仙居,其説见於山经水注所记,骚人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

(2).借指歌妓居处。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3).县名。在今 浙江省 。 宋 景德 四年始置。以产白术著名。参见“ 仙居术 ”。

(4). 杭州 灵隐山 的别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灵隐山 ,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 灵苑 ,曰 仙居 ,曰 武林 ,俗称 西山 。其山起 歙 ,出 睦 ,跨 富春 ,控 餘杭 ,蜿蜒数百里,结局于 钱唐 。”

丽樵

见“ 丽譙 ”。

三芝

芝为菌类植物,古人以为食之可长生,故多视为瑞草。三芝所指不一。(1)指参成芝、木渠芝、建木芝。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復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於 都广 ,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鸞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昇天也。”(2)指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於 泰山 要乡 及 奉高 ,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3)指石芝、灵芝、肉芝。《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淹留访五药,顾步佇三芝。” 吕向 注:“三芝,石芝、灵芝、肉芝也。”(4)指云芝、水芝、土芝。《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嵇含 《瓜赋》:“世云三芝,瓜处一焉。故植根玉巖,润叶飞泉,揽之者寿,食之者仙,是谓云芝;芙蓉振采,濯茎玄瀨,流葩映川,莫此为最,是谓水芝;甘瓜普植,用荐神祇,其名龙胆,其味亦奇,是谓土芝。”

百神

指各种神灵。《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孟子·万章上》:“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汉书·杜邺传》:“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禎祥福禄何嫌不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二:“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 清 顾炎武 《恭谒孝陵》诗:“正寝朝羣后,空城走百神。”

青鸟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龙镳

(1).仙人的坐骑。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龙鑣蹀兮玉鑾整,睠星河兮不可留。” 南朝 梁 沉约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衔书必青鸟,佳客信龙鑣。” 唐 刘禹锡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之三:“龙鑣仙路远,骑吹礼容全。”

(2).骏马。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窃以龙鑣就路,駑骏相悬;鹊镜临春,妍媸自远。”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龙鑣翠辖,駢闐上路之游;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气。”

(3).皇帝的车驾。借指皇帝。 唐 元稹 《贞元历》诗:“象魏纔颁历,龙鑣已御天。”题注:“是岁秋八月,太上改元 永贞 ,传位今皇帝。”

灵桃

传说中的仙桃。三千年结一次果实。《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 西岳 灵桃,千年未子。” 南朝 梁 沉约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非止灵桃实,方见大椿凋。” 隋 崔仲方 《小山》诗:“且学烧丹甑,何假摘灵桃。”参阅《汉武帝内传》。

大椿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 郭庆藩 集释:“案《齐民要术》引 司马 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后用以喻指父亲。 明 杨珽 《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