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和陶读《山海经》原文

古强本庸妄,蔡诞亦夸士。
曼都斥仙人,谒帝轻举止。
学道未有得,自欺谁不尔。
稚川亦隘人,疏录此庸子。

诗词问答

问:和陶读《山海经》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和陶读《山海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书法欣赏

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书法作品欣赏
和陶读《山海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庸妄

浅陋妄为。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 汉 唐 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皆庸妄宾僚,俶造斯语。”亦指浅陋妄为之人。 唐 陆龟蒙 《卜肆铭》:“故幽赞之蓍,前列之龟,乃化为庸妄之器。”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幸深加宝秘,勿使庸妄窥之,以泄至道。”

夸士

浮夸而好炫耀的人。 宋 陆游 《杂咏》之六:“夸士骑牛着铁冠,往来城市拥途观。” 章炳麟 《信史上》:“往者 红厓 刻石,释者酲乱以定其文,夸士乐道,絶智者之口。”

曼都

柔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曼都之姿,杂为顦顇,被緼絮,蒙萧艾……自以为陋。”

斥仙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有 项寧都 学道昇仙,忽復还此, 河 东号曰 斥仙 。” 宋 陆游 《书适》诗:“太平固自多遗老,独往何妨是 斥仙 。”

举止

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自欺

自己欺骗自己。《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有闻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有为高之心而畏己以不能,自欺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其实, 中国 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

不尔

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曰:‘报汝 平王 ,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 楚 为墟矣。’”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所求一一务如约,不尔便欲来 天津 。”

稚川

道家传说的仙都,为 稚川真君 所居。据传, 唐玄宗 时,僧 契虚 入 商山 ,遇桻子(肩背竹篓的商贩),同游山顶,见有城邑宫阙,玑玉交映于云霞之外。桻子指语:此仙都 稚川 也。至一殿,见一人具簪笏,凭玉几而坐,其貌甚伟,侍卫环列,呵禁极严,曰是 稚川真君 。见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一。按, 稚川 , 晋 葛洪 字。 葛洪 好神仙之事,死后,人以为其成仙。

隘人

指心胸狭隘的人。 宋 陆游 《蟠龙瀑布》诗:“ 退之 亦隘人,强言不平鸣。” 清 恽敬 《<雄雉>说》:“此刺忮求之诗。隘人之进则忮,冒己之进则求。忮求生媢,媢生嫉,嫉生谗,谗生乱,乱生亡。亡者,忮求之大积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