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原文

来时柳未芽,去见杏吐萼。
相欢无几日,节候已非昨。
邂逅二十年,三遇二暌索。
会合信难常,焉用计疏数。

诗词问答

问: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未芽

(1).亦作“ 未牙 ”。还没发生;还没萌动。 晋 江统 《函谷关赋》:“经略封畿,因固设险……遏姦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阳月时之首,阴泉气未牙。”

(2).尚未发芽。 宋 陆游 《塞上曲》:“茫茫大磧吁可嗟,暮春积雪草未芽。”

相欢

亦作“ 相懽 ”。共欢乐;交欢。《西京杂记》卷四:“宛脩颈而顾步,啄沙磧而相懽。” 宋 王安石 《鱼儿》诗:“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再来时,君十八,妾十七,相欢有日,何忧为?”

无几

(1) 很少,没有多少

所剩无几

(2) 没有多久;不久

无几死于任

节候

季令和气候

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天节候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暌索

离散;分离。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谘议》诗:“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 宋 梅尧臣 《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诗:“邂逅二十年,三遇三暌索。” 宋 崔公度 《金华神记》:“安有数十年暌索,一旦解逅,而遽往者耶!”参见“ 暌孤 ”。

合信

(1).应验之符瑞。《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 周 之白鱼,曷足比焉。”

(2).谓诚信如四时运转之准确无误。《淮南子·泰族训》:“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用计

使用计谋。 宋 欧阳修 《论西贼议和请以五问诘大臣状》:“一问西贼不因败衂忽肯通和之意。或用计困之使就和乎,或其与北虏连谋而伪和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不知鴇子用计,回来锁门不题。”

疏数

亦作“疎数”。 1.稀疏和密集。《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犹远近。《穀梁传·隐公九年》:“庚辰,大雨雪,志疏数也。” 范宁 注:“谓灾有远近。远者为疏,近者为数也。”《墨子·备城门》:“爵穴大容苣,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数自适为之。” 毕沅 校注:“言视敌而为疏促。”《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月之行有疏数,故历久不能无差。”

3.指亲疏。 唐 元稹 《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推迁悲往事,疏数辨交情。”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待族姻庐井曲尽人情,不以贵富贱贫而为薄厚疏数。”

4.慢与快。《淮南子·说林训》:“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 高诱 注:“疏,犹迟也。数,犹疾也。得其节,火乃生。”

5.稀少和频繁。 唐 李翱 《答独孤舍人书》:“又以为苟相知,固不在书之疎数;如不相知,尚何求而数书。” 宋 曾巩 《与王深父书》:“顾 深父 所相与者,诚不在於书之疏数;然嚮往之心,非书则无以自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