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公择二首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呈公择二首原文

背郭才数里,深林溪四环。
精庐于此建,寓舍即其间。
我已成栖遁,君能数往还。
故知交义厚,不与世情关。

诗词问答

问:呈公择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呈公择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赵蕃呈公择二首书法欣赏

赵蕃呈公择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呈公择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才数

才略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会 ﹞及壮,有才数技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陆绩 ﹞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 明 李东阳 《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

深林

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贾岛 《咏怀》:“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

精庐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 清 瞿鸿禨 《与缪荃孙书》:“ 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

(2).佛寺;僧舍。《北齐书·杨愔传》:“至 碻磝戍 ,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贾岛 《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寓舍

住所。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 松江 将 董用和 在京师时,其寓舍与 于侍郎 谦 相对。” 清 谭献 《复堂词录》序:“ 光绪 八年九月, 谭献 书於 安庆 樅阳门 内寓舍。”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栖遁

亦作“ 栖遯 ”。亦作“栖遁”。1.避世隐居。《晋书·郗超传》:“﹝ 郗超 ﹞性好闻人栖遁,有能辞荣拂衣者, 超 为之起屋宇,作器服,畜僕竖,费百金而不吝。”《南齐书·孔稚珪传》:“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轢将相。” 唐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十九:“寄言栖遯客,勿復访 蓬瀛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余意以艺文志例,合 唐 人所著推之,必 汉 时栖遁之流所作诗赋,如《考槃》、《逸民》等篇耳。” 清 吴伟业 《得友人札询近况诗以答之》:“道衰薄俗甘栖遁,才退残书勉勘讐。”

(2).指隐居避世者。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序》:“﹝ 武夷 ﹞引胜怡情,故宜为栖遯所醉心矣。”

往还

去和来;往来

知交

(1).知心朋友。《吕氏春秋·节丧》:“野人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交以求利。”《史记·汲郑列传》:“﹝ 郑庄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你道拜为兄长相结好,为朋友便躭饶,呵,咱两个做知交。” 端木蕻良 《火腿》:“两人在感慨唏嘘的共同愤慨下,便成了知交。”

(2).彼此投合,互相结交。《韩非子·解老》:“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 程 讶曰:‘知交非一日,絶技胡不一闻?’”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世情

世上的种种情形;世态人情

不懂世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