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陵诗

作者:陈棣 朝代:宋代

读少陵诗原文

建安七子文,骚雅生赘疠。
除苛起膏肓,公为第一流。
满朝竞飞翔,惟公独淹留。
平生一严武,几成鞭虎头。
定知诗穷人,到骨未肯休。
执友自青云,蹭跳老沧洲。
破除世万家,曲生聊可谋。
危言竟何补,软语只自羞。
成此一段奇,政坐多牢愁。
收拾万丈光,千古射斗牛。
开卷想清标,凛如对霜秋。
闭户味膏馥,妄言希骅骝。

诗词问答

问:读少陵诗的作者是谁?答:陈棣
问:读少陵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棣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建安七子

汉 末 建安 ( 献帝 年号)时期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和 刘桢 七人,同时以文学齐名, 曹丕 《典论·论文》云:“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驥騄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后世因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 邺中 ,也称“鄴中七子”。

骚雅

(1).《离骚》与《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并称。借指由《诗经》和《离骚》所奠定的古诗优秀风格和传统。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下》:“余尝谓二 李 之诗,词格骚雅,真可压倒 元 白 。” 清 张锡祚 《寒食日感旧述怀用昌黎寒食出游韵》:“忆昔 横山 有遗老,海内独司骚雅柄。”

(2).指诗文之才。 南唐 李中 《离亭前思有寄》诗:“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宋 曾巩 《鹊山亭》诗:“ 少陵 骚雅今谁和? 东海 风流世谩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观 李 杜 二公……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於无今,集大成於往作。”

(3).风流儒雅。 清 陈确 《朴庵叔晚过小话两和来韵》:“骚雅不慙 唐 进士,迂狂全类 宋 诸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少年自言:‘ 陶 姓。’谈言骚雅。”

膏肓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第一流

(1) 地位,重要性或价值最高

当今第一流的美国演员

(2) 极好的

(3) 列为最好的、头等的或最合格的

要是一个叫牌人是第一流的老手该多好

(4) 最卓越的

(5) 技术领先的

钟是现代技术中第一流的机械

飞翔

(1) 回旋而飞

一群海鸥在轮船上空飞翔

(2) 飞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云雀在薄薄的熹微中上下飞翔

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一严

古代以漏箭计时刻,按时刻击鼓以告众,一次为一严。《宋书·礼志一》:“上水一刻,奏:‘槌一鼓。’为一严。上水二刻,奏:‘槌二鼓。’为再严。”《新唐书·仪卫志上》:“驾还,一刻,击一鼓为一严,仗卫还於涂。三刻,击二鼓为再严。”亦通谓击鼓一通为一严,如古乐中有鼓一严、鼓三严之称,为赞礼者之辞。

虎头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 张子煦 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宋 陆游 《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

(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 汉 高诱 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任渊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记》:“ 梁孝元 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

(4). 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 唐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 ,满壁画 瀛州 。”

诗穷

指文人遭际坎坷,生活贫困。 宋 方岳 《次韵郑佥判》之二:“诗穷不易办亭材,只恁荒寒处处苔。” 清 黄景仁 《春暮呈容甫》诗:“先生吟太苦,终日闭荆关。我亦诗穷者,邀君数往还。”

执友

(1) 十分亲密的朋友;知心好友。现在一般作“挚友”。执,真挚,真诚

执友称其仁也。——《礼记·曲礼上》

(2) 父亲的朋友

父之友曰执友。——《书言故事》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破除

除去,消除;败坏;摧残;花费,用尽

破除情面

曲生

亦作“麯生”。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载:道士 叶法善 ,居 玄真观 ,有朝客数十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人傲睨直入,自称 曲秀才 ,抗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 法善 以为是妖魅,俟其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醲醖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坐客醉而揖其瓶曰:‘麴生风味,不可忘也。’”后因以“麴生”作酒的别称。 宋 陆游 《烹茶》诗:“麴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故麯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

危言

(1) 正直的话

邦有道,危言危行。——《论语·宪问》

(2) 故意说吓人的话

危言耸听

软语

(1)

(2) 体贴温柔委婉的话

温情软语

(3) 音调柔和的语言

只自

徒自,徒然。 唐 杜甫 《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 仇兆鳌 注引 张远 曰:“峡水苍茫,徒为龙蛇深窟,不似 郑 南江心之瀟洒。”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牢愁

忧愁,忧郁。《汉书·扬雄传上》:“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宋 刘克庄 《次韵实之春日五和》之二:“牢愁余髮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清 姚世钧 《饶州舟次独酌醉后放歌》:“乍晴乍雨天气换,一杯聊復消牢愁。” 茅盾 《追求》一:“他只能用他那一双倦于谛视人生的眼睛来倾吐胸中的无限牢愁。”

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万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斗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开卷

(1)

(2) 打开书阅读

(3) 考试形式,可借助书面资料答题

清标

(1).俊逸。《世说新语·容止》“此神仙中人”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江左名士传》:“ 杜弘治 清标令上,为后来之美。”《南齐书·杜栖传》:“贤子学业清标,后来之秀。” 唐 张贲 《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清标称住羊车上,俗韵惭居鹤氅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临安城 中,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也有爱清标的,闻得他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

(2).谓清美出众。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草刷儿向墙头挑,醉八仙壁上描,盖造的瀟洒清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四雪》:“园林中植此四花,以四雪取名为亭,可谓清标之至。”

(3).借指明月。 宋 范成大 《次诸葛伯山瞻军赠别韵》:“清标照人寒,玉笋森积雪。”

凛如

犹凛然。令人敬畏;严肃。《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见 生 不甚避,而意凛如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专重天算》:“近代如 徐君青 、 戴鹤士 两先生,崛兴于 浙 ,卓然成为大家,见危授命,大节凛如。”

霜秋

深秋。 唐 卢仝 《感秋别怨》诗:“霜秋自断魂, 楚 调怨离分。”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 * 盛。” 宋 苏轼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膏馥

本为脂膏的香味,借喻对诗文的美好的回味。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词:“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餘膏馥。”

妄言

(1).谬说。《管子·山至数》:“不通於轻重,谓之妄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皇家撰《晋史》,多取此书。遂採 康王 之妄言,违 孝标 之正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

(2).指谎言,假话。《史记·东越列传》:“ 餘善 刻‘武帝’璽自立。诈其民,为妄言。”《北齐书·孝昭帝纪》:“陛下昔见 文宣 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耶?” 宋 苏轼 《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从来白髮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3).胡说;随便说说。《史记·项羽本纪》:“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 郝孟节 ﹞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红楼梦》第八六回:“那小廝道:‘这个没听见大爷説,小的不敢妄言。’” 鲁迅 《准风月谈·偶成》:“那边妄言,这边妄听。”

(4).指诅咒,漫骂。《史记·五宗世家》:“而又信巫祝,使人祷祠妄言。”《史记·大宛列传》:“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駡詈。”

(5).佛教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妄言綺语。”

骅骝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骏之一。泛指骏马。《荀子·性恶》:“驊騮騹驥纤离緑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杨倞 注:“皆 周穆王 八骏名。”《史记·秦本纪》:“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温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乐而忘归。” 唐 耿湋 《上将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恨不得一步驊騮骋到 瀟湘 。” 柳亚子 《叔老病中惠题<羿楼客籍>第一册次韵奉和》:“摇笔书生盛唱酬,天马行空似驊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