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弘顗三藏院

作者:贯休 朝代:唐代

题弘顗三藏院原文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畐畐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诗词问答

问:题弘顗三藏院的作者是谁?答:贯休
问:题弘顗三藏院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题弘顗三藏院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贯休的名句有哪些?答:贯休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27-4

参考注释

琼瑰

(1).次于玉的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毛 传:“琼瑰,石而次玉。”

(2).泛指珠玉。《左传·成公十七年》:“初, 声伯 梦涉 洹 ,或与己琼瑰食之。” 杜预 注:“琼,玉;瑰,珠也。”《晋书·庾亮传论》:“古者右贤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澄心纸》:“ 子美 生穷死愈贵,残章断稿如琼瑰。”

(3).喻美好的诗文。 唐 罗隐 《县斋秋晚酬友人见寄》诗:“中和节后捧琼瑰,坐读行吟数月来。”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见赠》之一:“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

(4).喻珍贵的赠物。 宋 宋祁 《送梵上人归天台》诗:“嗟予投报乏琼瑰,目睇金园剩九回。”

卷帘

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緑。” 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

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信心

(1) 诚心

信心不欺

(2) 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奉佛信士,又不识我佛度世之理,惟以施财焚诵为信心。——《后西游记》

(3) 随心;任意

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4)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

弟子

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时时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灌顶

梵语的意译。原为古 印度 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 唐 法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所谓灌顶者,若初修道者,入真言门先访师主大阿闍梨,建立道塲,求灌顶法,入修三密,愿证瑜伽,犹如世间轮王太子,欲绍王位,以承国祚,用七宝瓶,盛四大海水,灌顶方承王位,故号佛子。”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三:“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蒙古源流》卷八:“至 蒙古国 ,与汗灌顶,病立愈,遂兴禪教。”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功苦

(1).犹劳苦。《诗·小雅·四牡序》 汉 郑玄 笺:“使臣以王事往来於其职,於其来也,陈其功苦,以歌乐之。”

(2).器物饮食之精善者叫做功,滥恶者叫做苦。《管子·小匡》:“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 尹知章 注:“功谓坚美;苦谓滥恶。”《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 杨倞 注:“功谓器之精好者,苦谓滥恶者。”参见“ 功沽 ”。

拘束

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

他已不再感到拘束,开始笑起来

梵僧

古时泛称域外来 华 的僧侣。《法苑珠林》卷五一:“夜中,有人见梵僧百餘,绕塔行道。”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吾尝梦梵僧告予曰:‘世且乱,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难,能日诵千声,可以免矣。’”《元史·世祖纪一》:“以梵僧 八合思八 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今梵僧咒雨则雨应,咒龙则龙见。华僧虽学其声,而无验者。”

微言

(1) 含蓄而精微的言辞

微言议赈捐

(2) 密谋;密言

雪岭白牛

佛经中雪山大力白牛。 前蜀 贯休 《题弘顗三藏院》诗:“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精一

精粹而齐心

士卒精一

莲花

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醍醐

(1) 酥酪上凝聚的油

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本草纲目·兽一》引寇宗奭

(2) 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义。如天台宗喻《法华》为醍醐,真言宗喻陀罗尼藏为醍醐

喉音

(1).语音学名词。气流受阻于声带所发出的辅音。可依发音方法不同而分为两种:喉塞音和喉擦音。

(2).古音韵学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晓”、“匣”、“影”、“喻”四母。

宝楼

对佛寺楼阁的美称。《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寳楼,广博崇丽,延袤远近。” 唐 罗隐 《代文宣王答》诗:“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法苑珠林》卷六:“是城中央,宝楼重阁,名 皮禪延多楼 。”

魔王

(1) 佛家语。天魔之王;比喻极端凶恶而残无人性的人

(2) 凶暴的恶人

宫殿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妙音

(1).指歌妓。《战国策·楚策一》:“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 韩 、 魏 、 齐 、 燕 、 赵 、 卫 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2).指美妙的乐音。《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大师奏操, 荣期 清歌……沉微玄穆,感物悟灵,此亦天下之妙音也。”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譬如箜篌,非有妙指,不发妙音。”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歌唱。”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爱河

佛法说爱情如河流,人一沉溺即不能脱身,因以为喻

却倒

亦作“却倒”。反倒,反而。《水浒传》第二四回:“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是件件都替的小人。”《西游记》第四七回:“汝等脸嘴丑陋,只恐唬了人,闯出祸来,却倒无住处矣。”

倒流

向上游流,泛指物体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堵塞了的管子使得污水倒流进入房屋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碧海

碧蓝色的海

空日

(1).不标日期。犹某日。 宋 苏轼 《论桩管坊场役钱札子》:“ 元祐 元年六月空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 苏軾 白。”

(2).闲空的日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号件》:“其清号日期,一月六次,择定空日查比。”

(3).某些历法中不记日月的日子。如傣族历法中除夕和次年元旦之间的一天或两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