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夏夜原文

鸣蜩断复续,宿鸟久始安。
触热汗沾衣,暮夜犹未乾。
梧桐独知秋,一叶堕井阑。
行矣戒碪杵,四序环无端。

诗词问答

问:夏夜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夏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鸣蜩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 * ,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诗·豳风·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鸣蜩。” 毛 传:“蜩,螗也。” 孔颖达 疏:“《方言》曰: 楚 谓蝉为蜩, 宋 衞 谓之螗, 陈 郑 谓之蜋蜩, 秦 晋 谓之蝉。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续范亭 《偕友游石屋烟霞并赏满觉垄初桂》诗:“湖平舞白鷺,树静隐鸣蜩。”

宿鸟

归巢栖息的鸟。 唐 吴融 《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 苏轼 《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霽横参。”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栏杆空佇立,宿鸟归飞急。”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宿鸟乍归陵树稳,春花初放果园香。”

触热

(1).冒着炎热。 汉 崔駰 《博徒论》:“﹝博徒﹞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 唐 杜甫 《送高书记》诗:“借问今何官,触热向 武威 ?”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十六:“往来触热人告许,一晌心凉恐未能。”

(2).比喻烦躁易怒。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从今后无倒断嗟呀怨咨,我去这触热也似官人行将礼数使。”

暮夜

(1).夜。《晏子春秋·谏下二二》:“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於是 梁 亭乃每暮夜窃灌 楚 亭之瓜。”《宋史·王全斌传》:“ 蜀 人依江列阵以待, 彦进 遣 张万友 等夺其桥。会暮夜, 蜀 人退保 大漫天砦 。”

(2).比喻暗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以一纱二扇謁之, 严 欣然款接,受扇而却纱……盖 严 虽黷货,自是暮夜所入,其寻常交际,想当时皆然,不以为异也。”

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独知

(1).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韩非子·说林上》:“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四:“非穷非达非高尚,冷笑行藏祗独知。”《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 宋 朱熹 集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2).仅仅知道。《墨子·兼爱中》:“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而攻人之国。”《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一叶

(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井阑

(1).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曹真 遣将军 费曜 等拒之” 裴松之 注引《魏略》:“ 亮 ( 诸葛亮 )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

(2).同“ 井栏 ”。 唐 薛奇童 《怨诗》之一:“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诗》:“井阑排菡萏,檐瓦鬭鸳鸯。” 唐 李贺 《恼公》诗:“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四序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