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皇祖时曾集大小臣工于瀛台宴赏甚盛典也兹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茏葱鸡树翠华留,相悦君臣共唱酬。

镐上宴开惟卜昼,楼前酺赐正登秋。

在阴鸣鹤方靡爵,乐藻游鱼不避钩。

试问彬彬玉堂客,瀛台然否即瀛洲。

诗词问答

问:《我皇祖时曾集大小臣工于瀛台宴赏甚盛典也兹因西成丰稔百物蕃昌于八月二十八日赐宴公卿庶僚于瀛台以昭继绳宣豫之意得诗四首并示诸臣其四》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五

参考注释

茏葱

青翠茂盛

鸡树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 爽 与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 放 ( 刘放 ) 资 ( 孙资 )久典机任, 献 ( 夏侯献 )、 肇 ( 曹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北史·隐逸传·崔颐》:“ 汉 则 马迁 、 萧望 , 晋 则 裴楷 、 张华 ,鸡树腾声,鵷池播美。” 宋 司马光 《送二同年使北》诗之二:“金门祕鸡树,朱节耀龙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谷鶯上鸡树而栖,虽云大乐;野鷺占凤池而浴,祇觉增惭。”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三:“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鼉之鼓。” 李善 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 宋 陆游 《晓叹》诗:“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 清 陈维崧 《游顾龙山》诗:“闻説当年翠华廵,朱旗暗卷残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想翠华,守枯 煤山 几枝花。”

相悦

见“ 相説 ”。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唱酬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登秋

(1).秋收。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登秋虽未献,望岁佇年祥。”

(2).入秋,进入秋凉。 唐 孟浩然 《他乡七夕》诗:“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游鱼

游动的鱼。 汉 王逸 《机妇赋》:“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一本作“游鱼”。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清 魏源 《自定海归扬州舟中》诗之四:“谁言 牙 旷 絶,琴响出游鱼。” 清 许迎年 《和淑则园居病起作》:“方池新涨游鱼乐,兴寄 濠 梁《秋水篇》。”

不避

(1)

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彬彬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玉堂客

指翰林学士。 宋 梅尧臣 《寄维扬许待制》诗:“ 欧阳 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詔传星流。”参见“ 玉堂 ”。

瀛台

(1).即 瀛洲 。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参见“ 瀛洲 ”。

(2).台名。在 北京 清 故宫 西苑 太液池 (即今 中南海 )中,也名 南台 , 趯台 。三面临水,中有 勤政 涵光 香扆 三殿, 康熙 乾隆 两朝常作为夏日听政之所。戊戌变法后, 光绪帝 被 慈禧太后 幽禁于此。

然否

亦作“ 然不 ”。是与非,是与不是。《荀子·解蔽》:“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荀子·哀公》:“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 王先谦 集解:“然不,犹‘然否’,与‘取舍’对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或曰:‘ 儋 即 老子 。’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